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1期

出刊日:2020-07-15

返回上一層

尿失禁4問 姜宜妮醫師 專業解答

好心肝門診中心泌尿科兼任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
醫學專長:尿失禁、尿道膀胱炎、尿路結石、攝護腺肥大、 性功能障礙、小兒泌尿問題
 
Q1 什麼是尿失禁?產後為何容易有尿失禁?
A
當不想解尿時,尿液會不自主地漏出來,醫學上就稱為「尿失禁」。按照發生原因的不同,尿失禁可簡單分成三型:應力性(在大笑、咳嗽時漏尿,只要有腹壓後出現的就屬此型)、急迫性(突然出現一股尿意,或想上廁所急到憋不住而滲出等)、滿流性(較常出現於年長女性,多半是因為尿不乾淨,膀胱積了太多的尿,脹滿了之後,就會直接從膀胱流出)。

產後所出現的尿失禁偏向於應力性尿失禁,主要是懷孕時因胎兒、羊水等壓迫到腹部與膀胱,使得骨盆底部的肌肉斷裂或鬆弛,導致支撐膀胱與尿道的力道變弱而漏尿,因此經常可見孕婦在懷孕過程中,稍一用力或想上廁所時,突然出現尿失禁現象。不過,這類型尿失禁,會在產後因肌肉修復而恢復正常,一般只要搭配運動,加上均衡營養的飲食,就能減少尿失禁的狀況發生。

Q2 長期憋尿或頻尿,日後容易尿失禁嗎?
A
尿失禁與年齡增長、生產、肥胖都有明顯關係,甚至停經後的婦女,尿失禁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趨勢,或者曾經做過根除性子宮切除手術、糖尿病患,也較容易產生尿失禁。

正常來說,成人的膀胱容量為300至500毫升,但有些人因為膀胱敏感或黏膜較肥厚,可能儲存量較高,但以次數來說,平均每天排尿量約6~8次,每晚排尿次數為0~1次,如果每天超過8次就算是頻尿,晚上若大於1次也算。

不過,頻尿與尿失禁不見得相關,它不算疾病,容易頻尿可能與膀胱小、神經比較敏感或喝水太多所導致,不一定需要治療,但若影響日常生活時,建議可接受治療。頻尿有時也會反應身體狀況,例如男性50歲以上排尿次數變多,可能是攝護腺問題,或者女性有泌尿道感染時,也會有頻尿現象;甚至是長了腫瘤或息肉、結石等,都有可能頻尿,因此如果次數變得頻繁時,還是建議到醫院做檢查。

至於憋尿是有可能導致尿失禁的,一般來說,尿液若長期儲存於膀胱內,就可能發生感染問題,導致膀胱黏膜上的保護層受到破壞而變得敏感,長久下來,就容易出現頻尿或尿失禁的問題,因此建議白天至少每3小時要解尿一次,以減少感染產生。

Q3 那些非手術方式可以改善尿失禁?
A
應力性、急迫性等較輕微的尿失禁可以透過訓練骨盆底肌肉運動(又稱提肛運動、凱格爾運動)來獲得改善,而提肛運動可分為主動式與被動式。

主動式是指可以自己做,無論是坐著、站著或躺著都能進行。有尿失禁困擾的婦女,都可透過凱格爾運動來改善,也建議年輕時就做此訓練預防尿失禁。通常,產後尿失禁者,只要在產後做2~3個月,就能有明顯的改善,甚至還能改善性生活。

訓練的方式為:在上廁所時,先數3下後停住不尿,之後收縮約3~5秒後放開,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骨盆肌肉;如果不知道如何用力,也可以在洗澡時,將手指洗淨後放入陰道,盡量將手指夾緊,可以稍微動一下身體感覺是否有被夾住的力道,數3下後慢慢放開。等到熟悉後,平日於辦公室或坐車期間都能訓練,每次保持5~10秒後再放鬆,重複3~5次,每天3回。

至於無法做主動式運動的人,也可以靠被動式的運動儀器,如骨盆底電擊刺激、磁波椅等,利用電流與磁波的原理刺激骨盆底肌肉組織產生不自主收縮,讓無力的骨盆肌肉逐漸強壯,進而改善尿失禁。

Q4 尿失禁到什麼狀況需要手術治療?
A
情況較嚴重的尿失禁患者,目前有口服藥物可以使用,但藥物治療無法達到永久改善的目的,只具有暫時性的加強效果,若想要比較長久性的改善有效,則需透過手術治療。不過,需要採取手術治療的患者並不多,且現在手術已經相當進步,多採微創手術進行,以應力性尿失禁來說,是因為骨盆肌肉與韌帶鬆弛,可採取人工吊帶的方式置入,傷口小、復原快、併發症也少,成功機率相當高。

(整理/鍾碧芳)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