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6期

出刊日:2021-10-13

返回上一層

【好心肝故事】6年沒追蹤,B肝演變成肝癌 退休司機張登讚先生

陪同太太就醫時,經超音波掃描意外發現肝癌,才警覺全家除小女兒外,都是B肝帶原者,但都未定期追蹤。
 
撰稿/陳淑卿
 
「捐款雖然不多,但都是小朋友的心意,下次有機會,我們會再更努力募款!」炎夏午後滂沱大雨中,任教北市興雅國小的張瑞蘭老師,與父親張登讚先生攜著捐款箱送交好心肝基金會,募得的每個銅板、每張鈔票和發票,都代表對好心肝醫療的支持。
 
77歲的張登讚先生為退休駕駛員,年輕時就知道有B肝帶原,但並未追蹤,以往工作時會吃維他命,以為這樣就能保肝。2014年底在報紙上看到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舉辦「免費千人腹部超音波肝癌篩檢」,一大早就跟太太排隊做檢查,當時只檢出脂肪肝。
 
好心肝檢出肝癌,順利轉診切除
自此6年間,因自覺健康而未追蹤。直至2020年11月,因太太心臟不適,跟女兒說:「妳爸爸很久沒做肝臟檢查,也幫他掛號吧!」夫婦倆一起至好心肝門診中心就醫,經邱世賢院長做超音波掃描發現疑似肝腫瘤,「怎麼會變這樣?」夫妻倆當場愣了,電話那頭的女兒也心焦如焚!
 
隨即轉診至臺大醫院徐士哲醫師門診進一步檢查,診斷為肝細胞癌。此時,全家籠罩著焦慮氛圍,再至好心肝肝腫瘤諮詢門診尋求協助。張老師說:「許金川教授是知名的肝癌權威,去看門診前,我們其實蠻緊張的,進診間才發現許教授毫無架子又親切幽默,跟想像的不一樣。」許教授告訴張先生:「歐里桑,你先別煩惱,治療的方法有多種!」原本焦慮的張家人,因此寬心靜候後續醫療安排。
 
經臺大醫院於12月9日由胡瑞恆教授手術切除4公分及0.9公分肝腫瘤,並一併切除滿是結石的膽囊。由於B肝病毒量高,服用抗病毒藥物貝樂克治療。張先生術後恢復良好,追蹤至今病況穩定。
 
「我們全家除了小妹之外,都是B肝帶原者,因為不知道B肝的嚴重性,都沒做過追蹤。」53歲的張老師念師專時就知道自己是B肝帶原者,但從未檢查,直到父親罹癌才警覺,目前全家人都在好心肝門診追蹤。
【圖說:張登讚父女將募得款項捐給基金會,希望更多人能響應10年腹超計畫。】
園遊會義賣募款,捐助肝苦病友
與好心肝素昧平生,卻受到如家人般的對待,張先生慶幸當時至好心肝就醫,而後順利醫治:「醫護很熱心,我真感謝!」一人生病,全家煎熬,張老師說:「我們想感謝:許金川醫師的親切問診,邱世賢醫師的正確判斷,徐士哲醫師的耐心解說,胡瑞恆醫師的妙手回春,葉佳衢醫師及陳韻如、陸欣護理師的病房探視,李懋華醫師及朱慧敏護理師的熱心安排,以上都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再造之恩沒齒難忘!」
 
為感念基金會視病猶親的關懷,今年4月學校園遊會,張老師特設義賣攤位,由同事陳?芬老師捐出珍藏寶貝及張媽媽親製手工藝品,全家出動顧攤位並發送基金會出版品,藉此教育小朋友肝病防治知識。小朋友們到攤位投下10元、20元、50元,累計募得1162元愛心款,以興雅國小師生名義捐贈好心肝基金會,幫助肝病病友。
 
父親由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肝癌,張老師傳來訊息表達感恩:「昨天,因為有好心肝,我們得醫治;今天,因為有好心肝,我們得照顧;明天,因為有好心肝,我們永保安康。希望好心肝在這麼多的仁醫及溫柔親切的護理師努力下,能早日達到下一個志業:10年腹超大願成功達成!」
【圖說:張登讚全家出動擺攤義賣,自製海報宣傳好心肝基金會的理念。】
 
【醫師的話】
定期檢查 才能早期發現肝癌
諮詢/楊培銘(本會總執行長、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基金會的同仁都很替張先生和家人感到高興,因為他的肝癌能經由手術被切除,恢復健康。張先生曾參與肝基會在2014年舉辦的「免費千人腹部超音波肝癌篩檢活動」,顯示他瞭解B肝帶原者需要接受腹部超音波(以下簡稱「腹超」)檢查,很可惜的是其後他有6年多完全沒有再接受腹超,有時在這段期間內,肝臟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肝癌,直到長得很大或到處蔓延時才被發現而危及生命。
 
肝癌是無聲的殺手,在台灣,常發生於慢性B型及C型肝炎患者,特別是已有肝硬化的人;若早期發現,其實是可以經由手術或電燒等治療方式而予以根治的。欲早期發現肝癌,只能依賴定期追蹤,接受血液甲型胎兒蛋白檢驗及腹超檢查;「肝癌的高危險群」患者至少每3個月至半年接受一次肝癌篩檢。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過去二十多年跑遍全國(包括離島),積極做肝病篩檢,就是要將定期追蹤篩檢的觀念昭告國人。張先生的經歷提醒我們要持續努力推動國人養成定期接受腹超檢查的意念,我們自今(2021)年起啟動「今年超了沒」的十年腹超計畫,期望40歲以上國人能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慢性B、C型肝炎患者至少每3〜6個月接受一次血液甲型胎兒蛋白檢驗及腹超檢查,即使不幸罹患肝癌,仍能早期被發現而予以根除。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