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84期

出刊日:2018-10-15

返回上一層

《請問好心肝》小兒外科5問 賴鴻緒教授 專業解答

賴鴻緒 教授

好心肝門診中心一般暨小兒外科特聘教授
好心肝基金會醫療策略暨外科體系總顧問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學經歷:
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美國匹茲堡大學醫院器官移植科、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小兒外科研修。
歷任臺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臺大醫院營養部主任、臺大醫院教學部主任、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小兒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灣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理事長。
曾獲頒「台灣醫療典範獎」、「教育部師鐸獎」、「青杏獎」、「杏林獎」、臺灣大學「教學傑出獎」等殊榮。
 
專長:
涵蓋小兒外科、一般外科、營養醫學等。
 
小孩講話「臭奶呆」,是舌繫帶過緊造成的嗎?需要開刀嗎?
A:  如果小孩舌頭不靈活,又無法發出正確的子音或捲舌音,有可能是舌繫帶過緊造成的「臭奶呆」。但有些孩子的口吃、「臭奶呆」狀況,不一定是舌繫帶的問題,可能是大腦語言中樞或神經系統未發育完全的問題,建議帶孩子就診請醫師判定。
 
舌繫帶過緊會使說話速度較慢,發音會有障礙,造成自尊心受損等心理問題,乃至各方面的表現不如預期。
孩子年紀小動手術的預後狀況最好,發音也可以及早矯正,且小小孩動手術,痛覺較不敏感,小於六個月大、還未長牙的孩子甚至無須麻醉,因此愈早手術愈好。
 
新生兒大哭時,肚臍凸起來,不哭安靜後,肚臍就凹下去,這是怎麼了?會自行好嗎?
A:  當小孩大哭、大叫、咳嗽、便秘、腹部用力時,看到肚臍凸起,等小孩安靜下來或睡著以後,凸起的肚臍又會凹陷,只剩鬆弛的肚臍皮膚,這樣的情況即可判定為肚臍疝氣。
 
醫師診斷時,除了看肚臍疝氣凸出的大小外,通常會以手指垂直壓住肚臍疝氣中央,來測定臍環的大小,因為臍環窄的肚臍疝氣,自癒率較高;臍環較寬者,則較常需要手術治療。大多數的肚臍疝氣在成長過程中會自行癒合,倘若經由醫師診治需開刀,其最適當的開刀年齡一般可等到一、兩歲以後。
 
小兒有腹股溝疝氣,不開刀治療會怎樣?
A:  腹股溝疝氣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只有在腹股溝附近輕微或明顯突出,但也可能因為小腸卡住,造成小腸阻塞,或腸道壞死、破裂,引發腹膜炎、敗血症而休克,甚至死亡等嚴重後果。
 
小兒腹股溝疝氣雖然都是先天性的,但不一定出生就知道,也可能長大後才發現。男孩、女孩都有可能發生,男孩發生的機會是女孩的五到六倍。小兒腹股溝疝氣平常不痛不癢,即使凸出,小孩自己也不會說,所以病症發生初期常被忽略,只有在運動、大叫、大笑、用力、咳嗽、大哭、便秘時,凸出才會比較明顯。
 
腹股溝疝氣是典型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手術的疾病,小兒腹股溝疝氣手術安全性高、預後相當良好,只要傷口照顧得宜,通常復發率相當低。
 
小兒肛門周邊有個紅腫膿包,該怎麼辦?
A:  有時小孩臀部或肛門附近會有膿瘍的產生,小孩發生肛門周邊膿瘍的機率較成人高,多數與肛門瘻管生成有關,也可能與小孩光著屁股的時間較多,容易被蚊蟲咬傷;或躺著、坐著的時間較長,局部血液循環不良;或發炎時不會表達,等形成化膿時,家長才發現。
 
治療的方法除了服用抗生素等藥物或切開膿包引流外,傷口的照顧非常重要,需避免糞便污染傷口;擦拭肛門時,往另側方向擦,不要讓糞便碰到傷口;同時在發病期間,要用擦澡的方式,以避免洗澡水的滲入;溫水坐浴法,也是傷口癒合期間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
 
小兒長期便秘造成大便太硬,解便時因肛門裂傷而出血,該怎麼辦?
A:  據統計,嬰兒期至幼兒期的小孩,發生肛裂的機率很高。肛裂的主要原因,最多是起因於便秘,因為大便又乾、又硬、又大,解便時一再將肛門硬是撐開所導致。
 
在藥物治療方面,醫師會給予軟便劑及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及給予皮膚藥膏擦拭肛裂處。此外,家長可以用小臉盆裝溫水,不必加任何藥物,若傷口發炎,或與肛門瘻管有關,則可加一些優碘,讓小孩在每次大便後坐浴5~10分鐘,有助於肛裂傷口的癒合。而肛裂的最基本治療法就是避免便秘,日常飲食中必須讓小孩攝取足夠的纖維,如蔬菜、水果;小孩對水分代謝的需求量比成人還多,攝取不足會引起便秘;乳酸類食品也可減緩便秘;益生菌可避免便秘,但最好依據醫師指示服用較安全。
(整理/陳淑卿)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