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6期

出刊日:2021-10-13

返回上一層

【請問好心肝】超音波導引注射5問

王薏茜醫師 專業解答
好心肝門診中心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
超越復健診所院長
醫學專長:疼痛醫學、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癌症復健、吞嚥障礙
 
Q:什麼是超音波導引?在復健科的應用?
A:相較於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超音波因為沒有輻射疑慮非常安全,臨床應用已久。近年來,超音波儀器的參數與探頭解析度升級,除了診斷功能外,也能運用在復健科治療骨骼肌肉關節等疾病。
 
超音波導引就是精準、即時動態的定位系統。透過超音波儀器可診斷韌帶肌腱組織的傷害,藉超音波導引也可即時找到病灶,且解析度比磁振造影更高,能看到肌腱的薄度細節。不過,超音波也有極限,例如深度、或被骨頭擋住的區域,但仍可以用磁振造影來補足。藉由超音波導引,可利用針頭精準地將藥物投放到病灶上,只要少劑量即可達到治療效果。
 
過去在超音波蓬勃發展前,醫師必須以手觸診,摸到痛點再打針,相當依賴醫師的手感及經驗。
 
Q:哪些肌肉及骨骼問題,可藉由超音波導引注射改善?
A:利用超音波導引進行治療的範圍包括肌腱、關節發炎,例如肩關節囊發炎、腕關節炎、髖關節炎、肌腱鈣化性發炎…等,因為有些部位結構複雜,有些部位很深,投藥必須精準效果才會好,尤其若是注射類固醇藥物加強消炎,更需要精準的投放,才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此外,若須增加修復,如肌腱曾經裂開,在經過手術後需要重新黏合修復時,也可以透過超音波導引施打葡萄糖增生液,讓其產生修復性的結痂以增加強度。或者可施打血小板製品,如血小板血漿(PRP)、血小板凍晶(PLT)…等,因為這些治療費用昂貴,精準定位投放藥物可以發揮最大療效。
 
第三類是沾黏性疾病,這類發炎性疾病一旦轉變為慢性發炎,會導致發炎病灶附近的組織與其產生沾黏,這時就可以使用玻尿酸、生理食鹽水、葡萄糖等,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在神經周邊,利用物理性的體積效應與其他組織分離。如果沒有施打到正確位置,就會失去解沾黏的效果,簡單來說,解沾黏性的注射利用超音波導引,是類似微創手術的效果。
 
Q:進行超音波導引注射前後需注意哪些事項?
A: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比一般打針更安全。通常注射後,4小時內傷口不能碰水,24小時不要泡澡等;若遇到比較容易出血的部位,建議壓迫注射處半小時。
 
至於注射後的效果,須視注射的藥物而定,例如類固醇類藥物,若為水溶性約30、40分鐘就有明顯效果。若是採局部慢慢釋放性的藥物,消炎效果則要1〜3天才會顯現;若是施打促進修復性的藥物(如葡萄糖或血小板製品),會有1〜3天的反痛期,施打後可能會腫痛1〜3天,這時可吃非消炎性止痛藥或以冰敷舒緩。
 
Q:超音波導引注射之後,還需要服用消炎止痛藥及物理儀器治療嗎?
A:葡萄糖或血小板製品類藥物注射後不建議再使用消炎藥,只會給純止痛類藥物,因為注射後的發炎是被誘發出來的,目的是提升修復,若服用消炎藥,有可能會減少誘發的效果。至於注射類固醇類藥物,若為中度或輕度的發炎,因為已有局部的消炎作用,所以不需再服用消炎藥;但若是重度發炎,想增加消炎效果時,也可以選擇併用局部類固醇注射、同時搭配口服消炎藥,兩者都以低劑量進行,如此可分散副作用。
 
物理儀器治療是透過供給組織物理能量,以促進組織代謝與修復。基本上,物理性治療的作用,比較像種花草後的每天澆水施肥工作,像是在等草慢慢生長;但注射血小板製品與葡萄糖增生治療這類像是化學性的刺激,是刺激組織快速修復,但化學性刺激會不會有效,也要視病人的組織反應性而定。
 
有研究發表,葡萄糖增生治療的止痛成功率約6、7成,若從影像上觀察,有進步者大約只有3〜5成左右,因此,若有物理儀器治療,也可同步進行,以提升治療成功率。
 
Q:超音波導引注射的效果可以維持多久?需要多次治療嗎?
A:注射後的效果能維持多久,牽涉到選擇的藥物類別。如果是類固醇消炎性藥物,通常打一次可以持續2〜3週的消炎效果,若效果不好,並不適合反覆施打,會請病患服用消炎藥物或進行其他治療。
 
葡萄糖增生治療,一般建議1〜2週打一次,要連續施打3〜6次。至於血小板製品類治療,2〜3週施打一次,標準療程為3次。如今因為有超音波檢查可以輔助觀察病灶的修復情形,會視病患施打後的修復進度來決定後續施打次數。
(整理/鍾碧芳)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