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故事好心肝故事

好心肝故事/志工心得分享 王騰:喜樂,從好心肝開始

返回上一層

每週一固定至好心肝報到,一週的行程從公益開展,

王大哥非常珍惜這感恩學習的歷程。

 

撰稿/陳淑卿

 

您是以怎樣的心境面對週一的到來?有人有所謂的週一症候群,有人經過週休重振活力以對,有人日子一成不變而無感。對王騰大哥來說,在好心肝迎接一週的起始,是退休生活的喜樂泉源。

 

早上七點多,好心肝門診中心門口已有許多民眾排隊等候,穿著好心肝背心的志工們,有的早已捲袖潔淨候診環境,有的維持秩序、引領民眾入內、協助掛號、調送病歷,有的遞送溫熱的咖啡、水或三明治至病友手中,有的引導病友至寬敞的一樓好心肝服務中心候診…,把每位病友當成自己的家人般問候。

 

「志工好友們很有默契、井然有序的各司其職,病友數越來越多,但氛圍總是和諧的。」王大哥固定每週一到班,週間若人手臨時短缺,熱心的他總能適時地支援代班。

 

跟隨許金川教授 實踐公益理想

 

近三年前,家人突發急症手術,受到好心肝團隊的醫療協助,「一直很想報答恩情,家人建議到好心肝當志工還願,心想就做兩個月試看看吧!沒想到一投入就兩年多,這歷程不只是感恩,還有可貴的學習,這是過往職場上未曾有的體驗。」曾任媒體高層的王大哥,歷練豐富、見識深廣,「做慣事的人,退休後其實會緊張無措,每週一到好心肝報到,一週的行程從公益開展,生活有了規律的目標,心境知足喜悅。」

 

 

由於男性志工較少,王大哥剛開始是覺得彆扭的,但溫馨活絡的氣氛,很快地與志工們熟稔,他細細地觀察:「許金川教授滿懷濟世救人的理想,我們跟著許教授執著的腳步前進,也藉此實踐了自己內心的抱負。」王大哥說,志工們有些曾是許教授在臺大醫院的工作伙伴,退休後追隨至好心肝義務幫忙,有些則是許教授救治過的病友或家屬,更能以同理心理解病友的感受,大家都是認同好心肝的理念而來。

 

王大哥謙虛地說:「好心肝醫護及行政團隊已經做得很好,我們只是從旁協助使就醫流程更順暢,比起多位資深志工長期的耕耘,我真的微不足道,倒是身為好心肝團隊的一員,真是與有榮焉。」穿梭在診間的志工們,就像一根根精巧的螺絲釘,緊栓支撐著醫療團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參與篩檢活動 擴展公益視野

 

「王大哥充滿熱情、衝勁,基金會需要有人開車、買東西,甚至修馬桶、換燈泡,他總是義不容辭地迅速幫忙。」基金會的同仁形容王大哥就像「不老頑童」,靈活隨和略帶調皮,天南地北談笑風生。每週一下午,王大哥會開車載同仁至賣場採購基金會所需的日常備品,甚至基金會假日到偏鄉做肝病篩檢,急需駕駛人手,他就推掉原本已排定的私人行程,爽快地答應協助。

 

王大哥說,原本只侷限在門診中心服務,幾次隨肝基會下鄉參與篩檢活動,深深被團隊的熱情動員所感動,擴展了公益視野。令他感觸最深的一次,是隨團隊到萬華為街友們做篩檢,從街友表情可以感受其緊張與疑慮,然而團隊以耐心的解說與細巧的抽血技術,於寒冬中溫暖化解了街友們的心防。

 

「志工這個角色,看起來好像是來幫忙基金會,事實上,是我們受到基金會的幫忙。」王大哥說,剛來好心肝時做了體檢,高達11項紅字,粘曉菁醫師、林姿伶醫師給了許多專業的建議,幫他找到改善健康的方向,加上身處醫療環境中,更心生警惕,經過自我努力,目前全回歸正常了。「我只是在好心肝跑跑腿,就換來健康,真的受益良多!」王大哥謙和地說,這是當初意想不到的收穫。

 

望著門診跳動的領藥號,喜歡從細微處觀察的王大哥說:「從這號碼的成長,就看得出好心肝口碑遠傳,越做越好了!」他樂見好心肝醫療服務的擴建,相信病友可以得到更周全的照顧。

 

圖說:王大哥(右)數次隨基金會下鄉參與篩檢活動,本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左)握手致謝鼓勵。

你或許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