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故事好心肝故事

好心肝故事/路過好心肝的那份感動 陳賽玲小姐救了自己一命

返回上一層
未做過大腸鏡,以往糞便潛血檢查一向正常,陳小姐退休後間隔4年未做檢查,此次在好心肝檢出大腸癌。
 
撰稿/陳淑卿
(圖說:賽玲以正向樂觀的態度抗癌,認為生命因此體悟而精采。)
沒有家族史,飲食一向清淡,實在沒想到大腸癌會發生在我身上。」受訪時,陳賽玲小姐剛做過第7次化療,語調淡定地分享心路歷程,一如她面對罹癌的沉著豁達。
 
54歲的賽玲與先生從沒做過大腸鏡檢查,由於先生經常腹瀉,她建議他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結果連息肉都沒有,醫師診斷為腸躁症。反倒是自己約4年前自公務機關退休後,就沒再做健檢了!

大約兩年前,賽玲路過好心肝服務中心,詳讀志工遞上的好心肝簡介,看到許金川教授許下消滅肝病的宏願、靠著社會愛心點滴募款成立好心肝,從無至今濟世救人的規模,「這一定是很棒的診所!」這份感動一直深深刻印著,2020年7月時興起做健檢的念頭時,記憶中的「好心肝」便浮現了。

糞便潛血檢查異常,及時手術
賽玲選擇未含腸胃鏡的健檢套餐,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癌症指數也偏高,好心肝健康管理中心立即轉診至臺大醫院,經內科部翁孟慈醫師安排做進一步的大腸鏡及電腦斷層檢查,判斷有2公分的惡性腫瘤,但淋巴疑似擴散,須待開刀切片確認。外科部洪基翔醫師動刀後發現腸沾黏嚴重,淋巴球及鄰近肝的部位也發現癌細胞,判斷為大腸癌三期,建議術後需進行化療。

「由於沒症狀,在無感狀態下得知罹癌時並未太震驚,直到醫師詢問要不要做化療時,才驚覺事情沒有想像的單純,且意識到已走在抗癌路上。」面對化療的抉擇,賽玲第一時間是排斥的,一方面是對化療沒有概念,擔心副作用;另方面是家人面對病痛一向的觀念就是順其自然。

「我還能活多久?」她問醫師。醫師說明,現在大腸癌的治療非常進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存活率是很高的。

在考慮的過程中,陪伴轉診就醫的好心肝護理師朱慧敏給了中肯的建議:「現在的化療很進步,不舒服的程度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既然已經完成初步的手術,不妨試看看後續的治療療程。若真的不適難耐,隨時都可以停止。」慧敏總是耐心地提供完整醫療資訊,讓賽玲備感安心。

「我都沒有放棄,你也不應該放棄!」洪醫師的一句話,賽玲做了化療決定,在先生的支撐陪伴下,進行12次、6個月的化療療程。
(圖說:熱愛舞蹈的賽玲,盡量不讓化療影響生活。)
以正向意志力度過化療
前3次的化療只感覺像打針般,第4次之後開始有食慾變差、噁心、嗜睡、疲累感。「接受、面對、處理,當不舒服時,我學會跟身體對話,慢慢地就不覺得是折磨,而是跟器官的溝通,用正能量跟自己說『加油』!」賽玲說,這次生病體悟到健康的心理才是身體最好的支柱,這條路好不好走,取決於面對疾病的態度。

化療的過程中,見識到形形色色的病人,有的愁眉苦臉、唉聲怨懟,令陪伴的家屬為難難耐;有的則正向堅韌。「我跟先生遇到一位因子女無法陪同而獨自來的老伯伯,他勇敢地說:『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還樂觀地鼓勵我們:『要健康!加油!』」伯伯的笑容帶給她正面的啟發。

賽玲很慶幸及時做了健檢,否則因無症狀而繼續拖延。「當下腦海閃過『好心肝』,緣起於看到許金川教授的發願,這樣的感動,救了自己一命!」她跟慧敏護理師提起這段時,不禁落淚
賽玲盡量不讓化療影響生活,學法文、跳佛朗明哥舞、上健身房養肌肉,四月完成治療正值春暖花開,健康新人生就此展開
 
【醫師的話】
預防大腸癌首選 ──
大腸鏡檢查合併息肉切除術

撰稿/梁耀龍(好心肝門診中心肝膽腸胃科專任主治醫師)
 
陳賽玲女士因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而後續診斷出大腸癌,但之前卻沒有相關症狀,這不禁讓人想到當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是否為時已晚?

大腸癌是目前發生率最多的癌症,每年約有1萬6千多人確診,造成國人健康上很大的威脅。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大腸癌占了88%,這時候糞便潛血陽性的人有60%已經有癌前病變或癌症,以糞便潛血檢查來取代或其結果來決定大腸鏡檢查是比較不建議的。

早期大腸癌或癌前病變(如大腸腺瘤)通常是沒有症狀的,這時候的糞便潛血檢查或腫瘤指數往往是陰性,預防大腸癌還是以大腸鏡檢查合併息肉切除術為最佳。

你或許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