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期
出刊日:2017-10-15
返回上一層急性腸胃炎,要打點滴嗎?
民眾上吐下瀉、急性腸胃炎、或是發燒就醫,有時會希望打點滴,台語俗稱「吊大筒」。到底什麼情況下需要打點滴?而打點滴是否真能讓疾病比較快恢復?
諮詢/林倩宇(好心肝門診中心主治醫師)
撰稿/吳思瑩、黃靜宜
假日阿瑋帶3歲的女兒參加親友聚餐,返家就開始嘔吐腹瀉。一整天下來,阿瑋整個人非常不舒服,小孩也因為肚疼水瀉哭鬧不休。他帶著小孩掛急診後,醫師研判父女倆都得了急性腸胃炎,小孩因為有脫水現象,醫師建議打點滴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阿瑋雖然虛弱,但因為還可以自行進食,所以不需要點滴注射。
打點滴在醫學上的名稱是「經由靜脈注射輸液」,也就是將水分、營養或某些藥物,從靜脈注入人體內。藥物或營養透過這種方式進入人體,比口服來得快,所以會給人一種「打點滴病比較快好」的印象。但是並非所有情況都可以打點滴,而且打點滴也有風險,並非「百利無一害」。
點滴的成分主要是水、葡萄糖及電解質,另外可能有特殊的微量元素。也有藥物是做成點滴形式,醫師會視病人病況,給予最合適的處方。
急性腸胃炎往往造成嘔吐及腹瀉,一般而言,患者如果嘔吐情況不嚴重,還能喝水或清淡飲食,不見得要打點滴,因為靠自己進食補充水分及營養還是最好,如果太依賴靜脈注射攝取養分,久了會造成腸道黏膜萎縮,抵抗力及分泌功能下降,因此,只要能自行進食,都比注射點滴來得好。
急性腸胃炎何時需要打點滴?
從臨床案例統計,因為急性腸胃炎就醫的人,其實極少需要打點滴。幾個需要打點滴的情況如下:
一、若是上吐下瀉情況嚴重,且一吃東西就吐,可以考慮打點滴補充水分及營養。
二、已經有脫水現象的人,以成人來說,出現口渴、心跳變快、血壓降低、小便量減少等,就可能是脫水。若是嬰幼兒出現一直哭卻沒有眼淚、尿布連續3小時都沒有濕、眼球凹陷、皮膚乾燥及躁動不安等症狀,顯示小孩可能嚴重缺水,此時也需要打點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三、嬰幼兒、年長者、免疫不全者以及因噁心嘔吐等身體各種狀況無法經口進行足夠的水分、營養補充的病人。
不過,打點滴前要先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若有,打點滴的量和速度就要調整,避免一下子注入過多水分,腎臟來不及排出過多水分,對心臟造成負擔。
至於什麼時候要補充電解質?要先抽血檢查看電解質有無缺乏,若有缺乏再予以補充。嚴重拉肚子的人可能會面臨低血鉀等問題,病人會變得手腳無力,全身虛弱使不上力氣。此時在點滴裡加入鉀離子就能使病人恢復活力。
注射點滴也有風險
一般民眾常有打點滴病情好得快的迷思,有些感冒發燒的病人很主動希望能打點滴,因為過去經驗讓他們感覺打了點滴會比較舒服。為什麼打點滴會讓人感覺較快減緩不適?一方面是發燒時體內水分蒸散速度較快,點滴給予快速而有效的水分補充;一方面是打點滴時,一定是躺在病床上或坐椅子休息,所以其實打點滴的舒適感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強制休息,但我們卻歸功給點滴了。
其實打點滴不是沒有風險,包括靜脈留置軟針(或稱靜脈留置軟管)可能造成注射部位疼痛或皮下組織損傷,嚴重者有可能靜脈發炎、感染。心臟或腎臟不好的人打點滴也可能造成負荷,因此能不打點滴,自行喝水進食是最好的,不需要承受上述風險。
早期有些醫療院所甚至會在點滴內直接加退燒藥,如阿斯匹靈、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等,但因為藥物會有過敏性休克、腸胃出血、腎臟損傷等風險,所以現在已經很少這麼做了。
打點滴注意事項
◎點滴速度不能隨意調整
有時病人會嫌點滴滴太慢,想要趕快滴完以便趕快出院,但點滴需要快速輸注或慢速滴注、一天輸入幾包、總量多少,都是由醫護人員視病況調配的,不能隨意更改。以點滴內若有氯化鉀(鉀離子)為例,若輸注太快導致濃度過高,會造成心律不整,嚴重的話會危及生命,所以點滴的流速不能自行調整。
◎點滴輸液一定要比打針的位置高
吊點滴造成血液回流,在臨床上很常發生,有的病人上廁所時,不想推點滴架而直接用手提,不自覺將點滴放低了,這樣就很容易造成管路回血,所以點滴輸液要一直維持在比較高的位置。
◎點滴打完可關掉同時通知醫護人員
很多人常擔心,點滴打完了,是不是要立刻找護理師來處理,否則空氣會跑進病人血管裡?其實不會,一來現在的點滴都有安全裝置,二來,因為人體正常的血管壓力會讓血液不斷往外流動,空氣不會跑進去,所以點滴滴完了不是十萬火急的事件,病人或家屬可以先自行關閉,同時通知醫護人員來處理。
◎注意打針部位是否有紅腫熱痛、血液回流等異常狀況
如果發現點滴速度異常、完全不滴,或是病人身上的靜脈軟管凹折、打針部位出現紅腫熱痛、跑針走位(針不在血管裡面了)、有回血現象可能會造成管路阻塞,請通知醫護人員處理。另外,凡在病人第一次接觸點滴或某種藥物的情況下,家屬請隨侍在側。注射後30分鐘內,病人若出現呼吸困難、起疹子,有可能是點滴藥物過敏,這些情況就應該趕緊通知醫護人員。
Q&A/疑惑解除補給站
Q為什麼住院病人幾乎都要吊點滴?
A住院病人必須吊點滴的原因很多,像是手術前要進行多項空腹檢查,吊點滴才能維持基本熱量及水分,算是補充營養的過渡時期。另外若是嚴重感染要住院施打抗生素,也可能利用點滴的方式輸入人體,有些藥物的作用是在血中有效濃度的時間越長越有效,此時點滴的功能就不只是補充水分及營養,還包括給予藥物治療。
當病人需要住院多天,靜脈留置針通常3天更換一次位置,好讓血管恢復彈性,也能避免放置過久引發感染。但實際放置天數會依臨床評估狀況而有所不同。
Q為什麼準備打點滴時,護理師大多數是從病人「手背」上找血管?
A因為手背的靜脈血管比較清楚可見,是最好找血管的部位,且不像手肘、關節常常需要活動,會影響到留置針。不過這個部位皮膚很薄,病人會比較痛。比起手背,手臂外側是個更佳的選擇,只是這個部位找血管的難度比較高,就要考驗護理人員的技術了。
Q打點滴時,哪些情況下醫護人員會比較難找到血管放置留置針,需要病人及家屬體諒?
A身材肥胖的病人由於皮下脂肪肥厚,比較難找到血管;缺水或休克的病人,血管較扁,要放入軟管會有難度。此外,若是本來就因病常打針的人,長期下來血管變硬、變脆弱,打點滴的失敗率會比較高,需要病人及家屬體諒。假如周邊靜脈導管放置困難又有長期打點滴需求者,可考慮放置中央靜脈導管,直接將導管留置在人體較大的血管當中,常放的位置如脖子、鼠膝部、鎖骨下方等。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前總統馬英九自曝 曾因急性B型肝炎住院 曾染B肝能否捐血?引熱議
- 歐洲爆食用豬肉香腸感染E型肝炎 農畜產品徹底加熱可預防
- 晚期肝癌能否有新生機?
- 明明有定期追蹤,但一發現肝癌卻很嚴重?
- C肝全基因型藥物接連上市 第二型口服用藥明年可望納健保
- 大吐血,才發現胃食道靜脈瘤!
- B肝病毒量好高!為何還不需治療?
- ABC…還有D!B肝患者慎防感染D肝
- 【愛肝新樂園】人之將老,病毒也衰
- 肝衰竭,可以挽救嗎?
- 含鉍劑四合一療法 可提升幽門螺旋桿菌除菌率!
- 胃癌發現總太晚?
- 腸子也會「中風」!三高患者要提防缺血性腸炎
- 【肝爹信箱】 有問必答
- 肝基會23週年慶-邁向夢想-10年內成立肝病醫療中心 25年內消滅肝病
- 致力消滅國病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榮獲「醫療奉獻獎」殊榮
- 高雄市大社篩檢 厝邊頭尾逗陣來保肝
- 不畏高溫酷熱 北投篩檢助1324人保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