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期
出刊日:2009-01-15
返回上一層感恩、惜福 迎重生
行事嚴謹的林博義先生,以經營企業的積極態度關注自己的肝病30餘年,在6年前及早發現肝癌、及早治療,但肝癌一再復發,危及生命,最後終於在去年4月克服重重困難,換肝成功。喜獲新生之際,他發願未來要為台灣肝病防治工作貢獻最大的心力。
撰稿/李美惠
儘管已經和肝病相處30多年、但聽到醫生說自己罹患肝癌時,華泰銀行董事長林博義還是痛苦難耐不肯接受,心中不斷吶喊「怎麼會是我?怎麼這麼倒楣?」
回想6年前,在和信醫院做定期檢查,醫生看完報告後對他說的那一剎那,林博義還記憶深刻,「我不相信結果是真的」,回家後馬上安排到其他家醫院做檢查,目的就是希望檢查結果有誤。但很不幸,卻是真的。
6年來,林博義為肝癌辭掉令人羨慕的中信銀行首席執行副總、辦理退休專心休養。不斷復發的肝腫瘤,他做過5次栓塞及1次電燒治療,一次比一次痛苦、一次比一次害怕,也服用過很多藥方、做過新藥的白老鼠、還看中醫針炙了好多年,但結果仍是「栓塞恐怕已經不能再完全控制肝腫瘤的復發,除非換肝,不然性命可能不保」的結果。
只是,醫師的這項建議,他整整考慮了2年。2008年3月中,林博義帶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坐上飛往天津的班機,到了很多台灣人都去換肝的天津第一中心醫院,總共住了近百日,換回了健康。這期間,歷經40天漫長等待,才在4月底終於等到肝臟動了手術,再經過多日的住院觀察等待康復,6月下旬,林博義終於帶著好心肝,以及有別於3個多月前不安的心情,步履輕快的回到台灣。
回想踏進桃園機場那一刻,林博義才確定自己真的回家了,命撿回來了,從鬼門關走一遭。「過去幾十年桃園機場出出進進,從來沒有覺得空氣是這麼的清新、機場是這麼的舒適、人和人之間是這麼的親近」,林博義眼前這一切都是真的,都是好的。
經過近半年休養,在圓山飯店12樓宴會廳,為獨子辦喜事,冠蓋雲集。
往頂樓宴會廳的電梯中,很體面的一位男士說,「今天真該替主人高興,雙喜臨門呢!」身旁的另一位則答腔表示,「對啊!聽說他還把生日改成換肝那一天呢!」。
這兩位來賓所指正是換肝成功首度出現在大型公開場合的林博義,不過幾個月時間,已從生命垂危、到今天的健康如常,人生變化何其之大,也難怪婚禮的證婚人,建築界聞人林敏雄替他高興之餘,也要在場所有賓客為他的重生「乾杯」。
和肝病搏鬥30年
68歲,換肝成功,林博義不是年齡最大的換肝者,但可以說,他這大半輩子,都在跟肝病搏鬥。
從知道罹患肝癌後,他換過3家醫院、做過5次栓塞及1次電燒治療。
曾經,他願意接受女兒捐肝,不過,卻因女兒的肝和他配對不合,最後只好遠到大陸換肝,等待與不安自不在話下,更讓人料想不到是,手術進行到一半卻發生心臟停止,幾經搶救才得以活了過來,繼續換肝手術。經歷這種種苦難,獲得的重生,林博義說,不靠毅力是撐不下去的。
民國60幾年,才30多歲的林博義,跟大多數鄉下來的小孩一樣,因從小幫忙農務,鍛鍊出一身強健體魄,卻沒想到在一次健檢中發現自己患有B、C型肝炎,他「中西並濟」,一方面定期看西醫,一方面接受中醫針炙治療。20多年來一直是這樣與肝炎和平共處。
乍聞惡耗 難以承受
91年,事業如日中天卻在和信醫院定期檢查時意外得知長了肝癌,他不願相信,內心一直呼號「怎麼可能會是我?」、「怎麼那麼倒楣是我?」。
林博義難以接受這個事實,而且感到很不甘心!他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這麼愛護肝臟,只要是對肝好的,該吃的、該看的、該做的,都有做到,對肝不好的像菸、酒、晚睡等不好的習性都沒有,為何老天還是宣布他得了癌症呢?
難過歸難過,林博義很快接受這殘酷的事實,開始面對它、處理它。首先,他蒐集資料、大量閱讀有關肝癌的醫學知識,然後和醫師充分配合。和信的林毓萌醫生為他安排栓塞治療,治療前林博義還鉅細靡遺的和醫生討論什麼叫栓塞、是怎麼個治療方式、過程多久、有沒有危險、有沒有後遺症,術後要如何等。
然而,癌症的可怕在於它會復發,處理完了可能又會冒出來,肝癌患者最怕的也是不知何時又要接受栓塞,不可倖免的,林博義的肝癌和大多數患者一樣,也是「春風吹又生」。每半年到1、2年就會被醫生宣判一次。
第一次栓塞很順利、很簡單也不痛,術後休息一個禮拜就恢復正常生活,一樣上班、一樣打球運動,在心理、生理上都沒有造成負擔,因此,當林博義第2次被醫生診斷出腫瘤又長了好幾顆時,他沒有害怕,心情很輕鬆。可是,到了第3次,鼠蹊部插針的傷口愈來愈痛,他的害怕就油然而生,醫生又宣判要栓塞時,不只自己難以接受,「連家人都害怕面對」。
6年來嘗盡痛苦,直到2008年初,台大醫院許金川教授告訴他,新生3顆的腫瘤位置過深,栓塞及電燒可能已經不太能治療時,林博義終於下了決心換肝。
感動獲重生 願終身奉獻
不是每個人生命都能重來,林博義在換肝手術後第一次睜開眼睛,看到陪伴在旁的太太,就知道自己活過來了,「生死關走一回又重回人間,只有兩個字能形容就是『感動』」,當下他即在心裡立下志願,要做許金川教授的終身義工,為他所努力的「肝的志業」分憂解勞。
林博義說,如果不是許金川教授,他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治療、給他很正確的觀念,知道要如何一步步走下去,也因為許教授的及時「迂迴」建議,要他把握身體最後的機會,或許,白忙一場也說不定。「這條命是許醫師救回來的,我準備下半輩子要做義工」
林博義育有二女一男,女兒們雖然是姐姐但都小姑獨處,獨生子睿智的婚禮是林家第一次辦喜事,做父親的喜悅難以言喻。「開刀時我就期待這一天來臨,今天總算如願以償」,林博義展現了他無聲勝有聲的另一項感恩行動,就是婚宴不收禮,而且除了菜好、節目好外,他提供的好酒也讓賓客讚不絕口,雖然他自己從頭到尾沒喝過一口。
對林博義而言,這條命能夠撿回來,除了感謝許金川教授外,另有幾個生命中的貴人要謝,其中之一是中信金控總經理許建基,要不是2007年底他也因肝癌,緊急到天津醫院換肝,手術成功,給了林博義很大的信心,林博義說,沒有許建基,我可能還在猶豫、還在拖呢!
林敏雄,也是林博義念茲在茲,一直不敢或忘的大恩人。林敏雄除三顧茅廬說服原來已經規畫退休養病的金融界大老林博義重出江湖外,林博義到天津開刀,他也三番二次的跑天津探望,不只如此,他還四處請託天津的台商朋友就近照顧並和醫院打招呼,「人情冷暖此時最能感受。」
其實,林博義也做過幾次白老鼠,其中一次是某位名醫推薦他服用肝癌標靶新藥而不要開刀,但林博義先問了肝基會副執行長台大內科黃冠棠教授,黃醫師不建議他服用,他也向許教授請教過,許教授也是持不贊成的意見,於是最後放棄。點點滴滴都讓他對許醫師及肝基會的團隊有很深的感激。
金融專家 珍惜健康存摺
在醫生面前談醫療,林博義像個聽話的小學生,但要講起金融圈的輩份,林博義可是「大老級」。搞金融的,多半都只有一本「財富存摺」,有了抗肝病史,讓他對「人要有兩本存摺」更加確信。他說,財富可以不斷累積,要多少個零,都沒有人嫌多,但健康卻是不見了以後,什麼都成空。有人一生都在追尋財富存摺,結果卻健康失靈,空留遺憾。
拿換肝來說,現在已經體會出擁有好心肝的快樂,林博義開始有些小後悔「沒早換肝」,他說,換肝成功機率高,不必多受苦。
事實上,兩年前,許金川教授就迂迴的建議林博義可以思考換肝這件事,但他看過的換肝經驗,成功、失敗皆有,害怕失敗讓他栓塞了5次,多受了5次苦痛。
以他的換肝經驗為例,在天津醫院光是等肝就整整等了40天,手術完成後還要住院觀察等待復健,又住了2個月,因此,整個住院期間超過3個月,因此換肝一定要有充分的時間。
不過,可別以為住進醫院就像休息或度假,醫院規定,接受換肝手術的病人,在接獲通知2個小時之內就要進行手術,因此沒有人敢四處走動,深怕萬一醫院臨時找不到人就白搭,因此「從住進醫院開始,就只有等待等待、漫無止境的等待,」沒人能告訴你肝何時到、何時可以進手術房開刀,「沒有時間表」讓林博義和林太太決定,要想個辦法度日。他們決定:每天設定一樣目標去完成,打發時間。
漫漫換肝路 等待再等待
不算大的天津市,空氣不錯,市區規劃堪稱完善,風景名勝不少,問題在,沒心情遊玩、時間也受限,夫婦倆考察幾天後發現,醫院附近有一家大賣場,距離醫院2個小時內到得了,所以「購物」成了他們每天必要完成的目標。林太太說,住醫院,要買的實在不多,所以,就今天買雙筷子、明天買個碗,或一雙拖鞋,總之,每天總要走上一趟大賣場消磨時間。
周日,有時醫院會有不開刀的默契,他們因而出過幾趟遠門,包括去動物園看貓熊也成了換肝住院期間快樂的天津回憶。
親人陪伴 不可少
陪伴在天津近百日,林太太認為,到大陸換肝,金錢和親人陪伴很重要。總的來說,一次的換肝手術,從醫療、住院、術後觀察到出院,由於無健保給付,整筆費用對患者家庭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除了金錢外,是否有親人可以用心、全程陪伴也非常重要。林太太說了幾個病友的遭遇,讓人感慨。
一對經濟並不寬裕的李姓姐弟,弟弟以房屋抵押籌措到換肝所需的醫療費用,姐姐為了照顧弟弟,暫且拋下先生與子女,陪同到天津;另外還有一位60幾歲的獨居女士,隻身來到中國換肝,沒人照料,又不巧染患了蜂窩性組織炎,行動不便,住院期間連要買三餐都有困難,還好李小姐跟其他的病友家屬輪流替這位女士準備餐點,原本互不相識的一群人為了親人要治病,而在異地有緣相識,大家同「肝」共苦,也彼此互相扶持。
林太太認為,如果能力許可,到大陸換肝,最好親人能夠全程陪同,一方面幫忙處理雜事、另方面也可以陪伴慰藉換肝家人身心的煎熬。像林博義這次的治療,除了太太全程悉心照料外,子女們也非常貼心,兒子睿智到中國出差期間請假到醫院探視父親,返台後旋即又請了3個月的留職停薪,再飛回天津守候父親身邊,陪他渡過手術後最難熬的關鍵期;而女兒也請了幾天假參與照顧。這股溫暖而濃郁的親情,緊緊支持著林博義勇敢走向重生之路。
滿懷感恩 願做終身義工
「換肝成功,我想我起碼可以多活5年、10年,多出來的生命,我想陪老婆打遍全世界100個高爾夫球場,積極養生外,其他的時間,打算配合許醫師和肝基會,他們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林博義在11月中下旬的一次回診,到台大醫院看許教授門診時,一方面很誠意的邀請許醫師前去喝他兒子的喜酒,另一件事就是,慎重其事的告訴許教授「我非常樂於參與推動肝病防治工作,今後只要肝基會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我必定全力以赴。」
其實,林博義和許金川的結緣,不是起自醫病關係。肝基會總監黃婉瓊回憶,4年前,肝基會與扶輪社合辦活動時,也是敦化扶輪社社友的林博義,就相當投入肝基會的活動,出錢出力毫不吝惜。
企業長才 投身公益活動
他的好朋友都推薦他給許醫師看,直到他的主治醫師和信醫院的林毓萌醫師自己也罹肝癌,他才轉到台大,成了許醫師的病人。自己的主治大夫都死於肝癌,「比我晚發現卻走的比我早,我內心真的很震撼!」
勇於面對,讓林博義一次又一次的迎接挑戰。熟識許金川教授,林博義再次獲得希望。而這次他真的美夢成真,所以,他說,自己不是醫生,沒辦法幫忙看病,但他可以現身說法,讓肝病病友可以減少痛苦。
11月中,在許教授的門診,林博義告訴他要當義工。許醫師直覺上非常的感動,且開始認真思考,該怎麼借助林董事長的說法,能讓台灣許許多多像他這樣為肝病所苦的人早日脫離肝病的威脅。「他還會想進一步的投入基金會會務,我真的很感動,肝病防治工作的推廣,真的需要有像他這樣的人一起加入。」許教授說。
中信磨練40年 開啟視野
6年前退休時,林博義是中國信託金控集團董事長辜濂松最得力的左右手,從中信銀首席執行副總經理一職退休。
待在辜濂松身邊接近40年,林博義說,辜家給了我很好的磨練機會和大舞台,「但得到肝病可能也是一種宿命吧!」
民國56年12月,中國信託前身──中華證券招考人員,林博義被當時的主考官,副總經理辜濂松口試錄取。從此,開啟他人生邁向高峰的新視野。
辜濂松無疑的,是林博義人生的重要貴人。從40年前,才20出頭歲的一個毛頭小夥子,考進去當辦事員開始,辜濂松就一路擔任他的直屬主管。在強人身邊是幸或不幸,考驗一個人的態度。當然,態度決定高度,性格決定態度。
對林博義而言,有幸跟在強人身邊,是人生的一個大好機會;不過,對大多數的人而言,這種機會卻容易發生「不幸」──不幸出局。顯然,林博義在個性或者說是態度上,本身就具有成功者的條件,才能贏得嚴格老板辜濂松的心,深受肯定以外,也獲得了一路的重用提拔。
可是,也別以為林博義是一帆風順,因為連他這麼的內斂穩重,都會半開玩笑的講出,在辜家磨練下,肝不好也可能是宿命,或多或少也反應出多年來在中信辜家做事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
林博義不諱言,辜董事長給他的磨練比起其他人多。「我總當成『吃補』,是別人所沒辦法得到的機會。」
一直以來,中信集團有新部門成立、有需要救援,辜濂松能想到的第一人選幾乎都是林博義。屈指算來,林博義待過的部門之多,可能是全公司之冠,被調差的頻率也可能是全公司之冠,公司的同仁都知道「最難搞的永遠都是林博義去做」。
偏偏,林博義也樂於接受新事務的挑戰,所以在中信集團,他做過承銷、招攬存款、股務代理,在中國信託要轉型的過程,無人銀行及電腦資訊化也是他的重要任務。「我是第一個承辦台泥股務的,也是第一個做信用卡的」。還不止如此,連1991年7月,中國信託成立棒球隊中信鯨,林博義成了球隊第一任董事長,一待12年,直到2002年發現肝癌請辭,才由辜家另一位重要人士、現任中國信託銀行董事長的羅聯福來接任。
東吳大學經濟系畢業,林博義第一個工作是在彰化一家羽毛出口公司做人事管理,做了5個月後辭職,當時,他是這家公司學歷最高的,只有他一個人大學畢業,老闆要他訂定一套人事管理制度,他說,嚇死了,自己沒有經驗,也不知別人家的公司是怎麼管理的,怎麼訂制度?抄嗎?老實的林博義根本不敢做,所以決心離開這家公司。
也就是這個緣故,林博義離開了「錢多事少離家近」的人生第一個差事。
後來,有個朋友說,台北有一家公司在招考人,林博義也沒問是什麼樣的公司,找什麼樣的人,他就來到台北面談,這家公司就是中國信託的前身、民國55年3月成立的中華證券公司。
中華證券公司,民國56年12月第一批公開招考辦事員,當時董事長是辜振甫、副總是辜濂松,辜濂松也是這一批辦事員考試的主考官。
林博義因為有過5月的工作經驗,而且一心一意想爭取這次的工作機會,到了會場也知道應徵的是業務,因此打定主意,不管面試的人怎麼問、他都會針對業務員的需要而做答覆,總之,以爭取到這個職務為目標。
果不其然,面試的辜濂松問:「如果你做業務被拒絕,你會怎麼樣?」他就照早己想好的答案說,「我會硬著頭皮再進去試一次。」其實,以林博義當時才20多歲,個性木訥害羞,臉皮很薄,根本不可能厚臉皮再試一次,不過,為了離開鄉下,為了要有收入、要有工作,所以「撒了謊」。
商場歷練 成就抗癌毅力
林博義本身條件不錯,應答得體,他如願考上,也順利被分發到中華證券公司做承銷業務,工作內容是要跑上市公司,爭取上市公司的承銷業務交給中華證券公司來承做。一開始對他而言,只能說「蝦米攏不知。」
還好,大部分業務都由辜濂松親自領軍,自己出馬爭取,要厚著臉皮的機會並不多,自己反而負責和政府部門像金融局、證管會溝通聯繫為主。
林博義回想當時的情景:一個害羞的年輕人,每天到政府機關出出入入,常常被取笑,就覺得「當時也是很難度日!」
公文寫的四不像,公告常被退稿刁難,四處碰壁,一次次的磨練,林博義說,如果我的抗癌毅力超強,這些都要感謝辜濂松董事長的磨練。
憑良心說,就算老闆明著說要大力栽培,所以得一直給新的學習、新的磨練,工作要經常調動,不然,常被主管調來調去,任何人都會很無奈,甚至受不了而走人,更何況,辜老板並沒有明著對林博義說過重用之類的話,林博義卻能「吃苦當吃補」,甘之如飴,足以見得,他具備成功者的性格,否則,過程中就算有多次升遷,一般人都很難撐得過去。
堅毅性格 深受嚴母影響
林博義認為,能有這種性格,「媽媽影響我個性最深」。
林博義父親早逝,母親在40多歲才生下他,家中7個小孩,上面有4個姐姐,他排行老五,大姐大他12歲,在他唸初中時,姐姐們都己出嫁,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媽媽給他的教育是「說一就要知道十」。
林媽媽一人要帶七個小孩,上面的幾個小孩都己經長大、懂事了,媽媽給他的各種要求都要比「舉一反三」更前進、更嚴格。
記憶裡,媽媽每次要他做什麼,從來都「只說、不教」。小時候,媽媽要他洗鍋子,只要他問「怎麼洗?」媽媽就會說「你自己想啊?」她從來不會告訴林博義步驟或該如何做。
所以,從小,林博義都靠自己揣摩,自己想方法做事,因為從大人身上「我從來就得不到答案,只有自己幫自己的忙。」就是這樣的磨練與自我要求,林博義長期下來養成很會察言觀色、也會在人家說一自己就知道十,思考永遠走在要求前面。
一位與辜濂松很熟的企業家說,辜濂松不欣賞笨的人,不耐煩講好幾遍還聽不懂的人,因此,在辜濂松身邊做事,只有像林博義才能成功。
在媽媽身上,林博義得到的另一種磨練是:志氣。媽媽告誡他,男孩子要有志氣、要有骨氣,跌倒要自己爬,不必等人拉你,也不會有人救你,社會上只有自己救自己。
媽媽從小的教育,養成林博義比起一般人早熟,也比大多數人堅強,而且願意接受挑戰,更難得的是,勇於承擔。
20多年前,林博義曾為了公司的業務作了一次司法承擔。只是,這一次的承擔,他因年紀尚輕、歷練不足,造成自己身心極大的壓力和難以承受的負荷,一直到今天,他都把這件事當成是他這一輩子所承受過最大的壓力所在,相較之下,面臨生死搏鬥的換肝,反而在思考和壓力上顯得微不足道。
民國56年12月,林博義剛考進中華證券時,公司只有30多人(現在改名中國信託金控集團,人數規模達1萬人)。公司第一次做的承銷業務叫大明化纖,股票搶手,不夠申請分配,引發糾紛,也被檢舉違法,檢調調查後結果很多人被判有罪,那時年輕的他一肩扛下公司所有責任。「當時我只是經辦科長,如果真要負責、一定是更高層,其他的公司都是董事長、總經理負責,我們公司高層沒人要我扛下所有責任,但我決定自己負全責」,過程中,辜家給予全部的律師和訴訟的必要協助和資源,讓林博義很感動,最後雖然沒事,但過程中,他害怕20多歲就留下人生不良的紀錄,人生烙下污點,壓力可想而知。
從辜濂松的座右銘「學習是終生不變的資產」,就知道在他心目中,不斷的求知不斷的學習,才可能與日俱進跟上時代浪潮,而林博義之所以能成為辜家最信賴及受重用的核心,他過人的專業能力當然是基本條件,為人真誠、處事正直無私,也是不可或缺,不過,他能夠接受辜濂松終身學習的魔鬼特考,一定也很重要。
暫放事業 專心抗病
人生常常是很多的巧合組成,林博義在事業接近頂峰的時候,身體剛好出了異狀,檢查出肝部有幾顆腫瘤,林博義在現職繁重、身體又需要長期調養下,做出人生很重要的選擇,退休。
當時,林博義的退休,讓很多同行著實嚇了一跳,不少人認為他是沒有做到中信銀總經理所以生氣「不幹了」,其實,真正的思考是因,他已與肝病奮鬥了30年,終於出現狀況,「該是專心面對的時候了。」
就是這麼一個單純的想法,他從中信銀退休。事實上,林博義在自己的本子裡常放的一句話,也是他的人生座右銘正是「人生最難的事不在『進』而在『退』,懂得何時退才是高明的藝術。」
為華泰掌舵 社區銀行小而美
但人生就是奇妙的很,計畫常常是趕不上變化。就像林博義一心一意想退休讓身體好好休息、專心養病,卻沒料到竟出任了另一家銀行的董事長,這對他的人生是始料未及。
華泰銀行首任董事長、也是建築界知名人士林敏雄董事長老早就相中林博義的專業和人品,一聽他退休,「真是華泰的好機會」,他高興之餘,也幾經三顧茅廬、說明理念,展現誠意,終於在林博義能夠一兼二顧「休養身體兼理想實踐」的雙好機會下,林博義答應林敏雄的好意,接任華泰銀行董事長,原任董事長的林敏雄則退居第二線,大力支持他。
從這幾年兩人的合作,可以証明,林敏雄的眼光精準獨到,他重回建築界,成了業界的頭號強人,不但在建設方面,獨占鼇頭,投入的量販通路業全聯福利中心,也成了業界的巨人,而華泰銀行在林博義的專業帶領下,成了很具實力的社區銀行,極具小而美的競爭優勢。今年7月中華信用評等公司才給予投資等級及債信能力優秀的評價。
沈穩內斂、作風低調的林博義,有很多的特別之處,肝基會公共事務主任陳曉萍說,「很少有肝癌病患像林博義董事長一樣,毫不保留的公開病情,或像他在歷經換肝後,願意一五一十的公開現身說法,分享得病與醫病經驗」。
接觸過很多肝病病友的肝基會同仁都發現,國人因對肝病有很多誤解,所以就產生諸多似是而非的忌諱,也導致一般人罹患肝病多半選擇沈默面對,能隱瞞、就儘量不公開,採取愈少人知道病情愈好的態度,一位資深媒體人說,「尤其官場中人和知名企業家,大部分人得了肝病,都寧可號稱是心臟病或其他毛病,就是不願承認肝有問題。」
或許,這和國人的錯誤觀念,以為得了肝病是不名譽的事,會讓人以為自己生活不檢點,或怕別人因而對他疏遠有關!
肝基會總監黃婉瓊說,林博義不同,只要肝基會有活動,他一定到,而平常的他話非常的少,但只要跟他提出辦活動的構想,他總是二話不說就出錢出力,「就算要他當『模特兒』被基金會擺佈,他仍樂意配合。
林博義認為,自己的命是許教授救回來的,換了肝後等於是重生,所以發願只要肝基會一聲令下,「我願意當終身義工。」
醫病對話
聰明病人
不吃偏方、不亂補
許金川/本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人和人的相處,有時很奇妙,我和林博義董事長的認識並不是起因於醫病關係,他最早是我學弟的患者,在和信醫院做過兩次的栓塞治療,但我學弟自己卻死於肝癌,輾轉經由扶輪社友的介紹,成了我的病人。不過,在很多人生閱歷上,他卻是我的老師。
要講醫病關係,林博義董事長是位非常好的病人,他有很好的社會歷練,醫療知識也很豐富,且能遵從醫生囑咐,絕不亂吃偏方、不會四處亂補,一切的作息都和醫生的建議配合,是位一百分的病人。也是因為他的循序漸進,終能戰勝肝疾。
開始,我對他認識並不深,但發現他總是常出現在我們肝病宣導的場合,而且總是很樂意又自願的上台述說他對抗肝病的經驗,而且總是默默地出錢又出力,他的熱心超乎常人,終於我漸漸體會到他的毅力與執著,與那對社會國人的一份愛心。
他的話不多,但總是簡潔扼要,做事明快、乾淨俐落,後來我才知道他是在金融財經界響叮噹的人物,他做人的低調與沈穩可見一般。
在對抗肝病上,他算不幸,也算幸運,不幸的是他同時罹患B型及C型肝炎,並進而演變為肝硬化,更不幸的是發展成肝癌,其間接受5次栓塞治療及1次電燒治療。到了最後,治療越來越困難,復發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面臨生死搏鬥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幸運的是,雖然肝癌一再復發,肝癌總是還在肝臟內,沒有侵入大血管,也沒有轉移到其他器官,更幸運的是,他有許多好友幫助,得以跨海到對岸換得新肝回來。而更難得的是,他有了一個好「新肝」,他更有一顆好「心」,他願意全力當肝病防治的義工,投入肝病防治工作,用他的力量照耀國人的健康,真是讓人感動。
醫者用心
宛若春暉照患家
林博義/華泰銀行董事長
我本來願意接受我的女兒捐肝給我,女兒也很孝順打算捐肝給我,但因有些條件不合,台灣又沒有適合的肝臟可以移植,我只好走老同事許建基的路,到天津去等肝換肝。
而這些個建議,許金川教授兩年前就給過我,但我一直拖一直猶豫不決,最後還是回到原點,只是多受苦了兩年。這兩年,總共做了3次栓塞及1次電燒治療,剛開始很怕、後來不怕,但愈到後來就愈怕。如今想起來,其實,是可以不必多受這麼多煎熬的。
許醫師在做治療的這些時間,給了我很多的關懷、很多的建議和很細心的照料,每一句話、每一次診斷,都讓我獲益良多,我雖然認識他不算很深,但我每次看到他對病人的親切的言談,都讓我對他人格之高尚,醫術之精湛,深深感動,讓我很放心的把自己交付給他。
在診間、病房看到的許教授總是那麼的親切,給病人的觀感極好,讓人看到他就病情好了一大半,那種安定的力量正是現代人到醫院求診時所最不容易得到的,在許教授身上卻永遠有這道和煦的陽光。
現在我有了重生的機會,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是能對許教授推動的肝病防治工作多盡一分力量,我不是醫生不會看病,但我也想效法他、甚至說是分擔他的一點點心力。畢竟,我走過生死、我得到重生的機會、我有病人的切身之痛,知道肝癌患者的需要,如果能因我而幫到一些人的忙,也算是我人生能夠重活一次的奉獻。
苦苦等待好心肝
林博義先生的天津肝臟移植日記
從3月15日啟程到天津,辦理住院的第一天,林博義就得到了一個資訊,有10多位O型病人排隊等著換肝,看來要很快取得肝臟進行開刀,是不可能的,在接下去可能會是「漫長等待」的時間裡,林博義每天寫日記,日記首頁寫著「天津肝臟移植日記」,第一天記載的最後一句是,「恐怕沒有辦法早日取得開刀吧!願如來佛祖保佑」。
工整的字跡、扼要的記載、完全拆解他的心情轉折。以下是40天(第41天就進行移植手術)的部分摘要,分享給大家。
97.3.15 周六(奧運倒數147天)
早上8:50搭CI641班機,從香港轉CA104班機,大約下午4點到達天津機場,所幸CTCB同事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鍾敏敏專程到天津機場接機,才能很順利到達這一次的目的地東方器官移植中心──天津第一中心醫院。
感想:沒有老同事許建基的移植經驗,今天也不可能下定決心進行移植手術。……沒有肝臟來源,一切免談,如何早日取得來源是最困難的問題。今天的消息一共有10幾位O型病人在等,恐怕沒有辦法早日取得開刀吧!願如來佛祖保佑。
97.3.16 周日(天氣晴 8°-16°C)
早上5點半護士小姐來抽血,醫院並要求記下每天的食物及記錄排尿量,預定周一開始作一連串術前的檢查。早上醫師團隊朱志軍部長、孫麗瑩主任、主刀醫師張雅敏博士、主治醫師孫曉葉及住院醫生饒偉都到病房來討論。……張博士提到我的治療前半段是成功、有效控制病情,台灣技術比大陸先進,但可惜肝體來源少,所以肝臟移植算是大陸比台灣有經驗(天津第一中心醫院10年來已做3000例)。
97.3.17 周一(天氣晴12°-18°C)
……台商太太從上海到天津2次換肝,第2次換肝苦等4個月,換肝過程極為複雜,膽管不順,仍然2次換肝……。換肝人有感染問題(不能接近貓、狗),還有體力恢復問題,每一個因人而異,程度都不相同。
97.3.20 周四(天氣晴 2°-10°C)
早上8點半到新大樓一樓做骨頭全身掃瞄,本周檢查項目到此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等待肝臟移植的開刀。……下午請假跟太太坐計程車到天津東北角的天後宮及大悲願寺拜拜,祈求菩薩及佛祖早日賜予一個新鮮的好肝,順利手術、歸國。
97.3.22 周六(天氣晴 5°-16°C)
早上9點和饒大夫討論肝臟超音波檢查和台大檢查有差異,結論是那已經不重要了,我的肝已經硬化,食道靜脈曲張已經開始,如果此刻不換肝的話,幾個月後就會情況惡化(包括肝積水、肝腫大、肝功能快速惡化),所以還是趁早把肝臟換一個新的來運作吧!……下午聽說需要換肝的O型患者很多,尤其是中東來的人幾乎都是O型……。
97.3.25周二(天氣晴 14°C)
……10樓等待換肝的病人只剩下我和李先生,如果只來了一個O型的供體,那是哪一個人換呢?人道的立場一定要讓生命已經垂危,命在旦夕的李先生先做,,但是一旦讓出來之後,又要等多久呢?沒人敢保證。老天呀,不要有這種殘酷的場面發生,求菩薩保佑。
97.3.28周五(天氣晴 5°-15°C)
今天是周五,這一周的等待看樣子又沒有希望了……。…
97.4.14周一(天氣晴13°-28°C)
周一開始又燃起本周的期望,希望這一周在諸神菩薩保佑下,能賜一顆好肝,趕快開刀,以便結束這漫長的等待……。
97.4.16周三(天氣晴 14°-25°C)
已經等了33天,心情很苦悶,為了抒解心情,早上特別到河邊慢跑或快走,讓身體流汗,身心感到很舒暢……。
97.4.20周日(天氣陰 8°-15°C)
經過4個月的努力,許建基終於手術成功,順利出院……。9樓台灣的另一個病人周先生到10樓來討論,因為病情嚴重,不得已把辛辛苦苦帶來的10支白蛋白又讓給周先生了,反正台灣同鄉只有在異鄉互相支援了,不夠的白蛋白再設法另外張羅……。
97.4.21周一(天氣陰偶雨)
雖然仍沒有開刀的消息,但過去打4針干擾素的檢查結果已經下來,病毒由6的2次方降為4的2次方,孫大夫表示對結果滿意,最好能降至陰性反應…。今天是到天津的第2次理髮(10元),希望這次後馬上可以進行手術,否則就等了…;朱主任及張博士來巡房,表示希望這周內能完成開刀的動作。
97.4.22周二(天氣陰偶雨 7°-16°C)
已經39天,又面臨5月1日的大假,…沈院長同意在這1、2天內儘快幫我換肝,朱主任也說可望在這周內完成開刀…。
97.4.23周三(天氣晴 15°C)
早上在10樓碰到張雅敏博士,透露今天有供體,如果合適下午幫我開刀,所以一早就和太太兩人盼著,盼到晚上還是落空,等待的心情真是百般的無奈……。
註:歷經40天的等待,林博義終於在97.4.24等到一顆好肝,完成了肝臟移植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