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1期

出刊日:2020-07-15

返回上一層

感念台灣肝病防治重要推手─國際肝病權威 陳定信院士辭世

炙熱的6月天,就在本刊截稿前夕傳來令人惋惜的消息。畢生致力於肝病研究及防治的國際肝病權威、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陳定信教授,因罹患胰臟癌,於2020年6月24日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壽76歲。對於失去這樣一位重量級的學者,各界紛紛表示不捨,同表哀悼。
 
撰稿╱編輯部
 
陳院士一生投入B、C型肝炎的研究與防治,獲致關鍵成果,並且參與政策制訂,引領台灣一步步走出肝病即國病的困境,拯救無數肝苦人,也因此有了「台灣肝帝」的稱號。總統蔡英文推崇:「陳院士的辭世是國家的損失,也是國際醫療學界的損失。」副總統賴清德也說:「『上醫醫國』是陳院士一生最佳寫照。」
(圖說:陳院士2019年8月接受本刊採訪時的留影。)
 
獲頒肝基會「肝病研究終身成就獎」
陳院士1968年畢業於臺灣大學醫學院,並於1973年開始擔任主治醫師,投入台灣肝病鼻祖、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宋瑞樓教授門下。台灣肝病的重大研究成果,陳院士幾乎都參與其中,包括最早證實台灣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元兇就是B型肝炎病毒,以及在台灣B型肝炎主要透過母子垂直傳染,促使台灣推動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這項重大的公衛政策。
 
有鑑於陳院士的卓越貢獻,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於2019年8月的25週年慶活動上,特別頒發「肝病研究終身成就獎」予陳院士及「同門師兄」廖運範院士。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教授於致詞時形容,假如宋瑞樓教授是醫界的「孔子」,陳院士與廖院士就是醫界肝膽科的「孟子」,他們在「孔子」的教導之下,繼往開來,創造台灣肝病研究的奇蹟,造福我們國人。
(圖說:陳院士(中)於2019年8月獲頒本會「肝病研究終身成就獎」。右為陳時中部長,左為獎金捐助者、宋瑞樓教授姪子宋文彬總裁。)
 
肝病防治靠「上游」、「中游」、「下游」齊心協力
當時陳院士神采奕奕親自出席頒獎典禮,並且為肝病防治做了詮釋。他表示,控制疾病需要「上游」、「中游」、「下游」共同努力;上游就是做研究,找出病因及治療、預防的方法。他及臺大肝炎團隊一直在努力做上游的工作,但是如果沒有「中游」,也就是政府形成政策來加以推動的話,也是沒有用的。
 
所以1982年左右,陳院士受邀加入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才有機會把研究中獲得的知識變成政策來推動,這也成了他從醫院實驗室走入社會,貢獻所長的關鍵點。陳院士透露,多年以後才知,居中推薦他去行政院的正是恩師宋瑞樓教授。
至於下游,陳院士說,就是要靠非政府組織,像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這樣具有穿透力的民間團體,多年來持續宣導正確知識及提供免費肝病篩檢,守護國人健康。
 
受父親肝癌病逝衝擊
走上肝病研究之路
陳院士曾說,之所以走上肝病研究這條路,與他當住院醫師時看到病房內住滿了肝癌病患不無關係;加上他的父親也是因為肝硬化合併肝癌過世,因而決心致力於讓台灣人脫離肝病宿命。
 
陳院士與已故臺大醫院賴明陽醫師的研究,首度發現台灣的肝病患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中,B肝帶原率高達90%!而為了了解國人的B肝帶原率為什麼高達15~20%,陳院士也透過回顧性研究證明台灣B肝最主要來自「母子垂直傳染」這個途徑。因此,台灣自1984年率全球之先,先針對B肝帶原母親之新生兒試辦注射B肝疫苗,1986年7月全面對新生兒施打,現在36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僅不到1%有B肝帶原,也要歸功於宋教授及陳院士這一系列的重要研究。
 
夫妻一齊推動B肝疫苗注射
也呼籲C肝新藥納健保
值得一提的是,陳院士的夫人許須美女士,也是當年衛生署肝炎防治科第一任科長,負責執行B肝疫苗政策,夫妻倆承擔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拼命說服社會大眾,化解部分輿論對於把台灣嬰兒當「白老鼠」的疑慮,如今台灣的下一代才有機會免於肝病的威脅。
 
陳院士的貢獻不只在B肝,他領導的臺大肝炎團隊也完成C肝病毒基因定序,並據此研發出本土C肝抗體檢驗試劑,阻斷了輸血傳染C肝此一途徑。另外也領先全球首創以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治療慢性C型肝炎,國內外的C肝病人皆因此受惠。近年來C肝全口服新藥問世,陳院士也出面疾呼健保應給付C肝的新藥治療,政府採納其建議從善如流,拯救了許多肝苦人,也讓2025根除C肝的目標可望實現。
 
這位台灣肝病防治史上重要的推手雖然過世了,不過他最愛的「水牛精神」仍常留在我們心中,勉勵我們要辛勤耕耘,繼續為肝病患者奮鬥,為台灣根除肝病堅持到勝利的那一刻!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