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7期

出刊日:2022-01-12

返回上一層

動脈硬化4問 林鴻儒醫師專業解答

林鴻儒 醫師
好心肝門診中心心臟血管內科兼任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暨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醫學專長:心血管流行病學、腫瘤心臟學、預防醫學
 
Q:造成動脈硬化的原因?要如何知道是否有動脈硬化?
A:動脈硬化最常見為粥狀動脈硬化,所形成原因為動脈內壁因膽固醇沉積產生粥狀動脈斑塊,在斑塊形成過程中的發炎反應,會造成纖維基質堆積及鈣化現象,因此造成動脈硬化,即動脈彈性下降。

動脈硬化造成的臨床症狀,主要為粥狀動脈硬化斑塊造成動脈血管狹窄或是粥狀動脈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栓塞,因而會造成動脈供給器官的血流顯著下降。

但因通常動脈管徑存在70?75%以上管徑狹窄時,才會造成動脈血流顯著下降。因此,若在動脈硬化初期,通常是不會有相關臨床症狀。需要到達嚴重動脈硬化併嚴重管徑狹窄,才會造成器官缺血,更嚴重則為器官組織梗塞壞死(如:心肌梗塞、梗塞性腦中風)。

動脈硬化是種退化性疾病,因此隨年齡增大,動脈硬化越顯著。目前已知高風險族群,如: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家族病史者,發生粥狀動脈心血管疾病機率較高。

臨床上,醫師會藉由頸動脈超音波、電腦斷層冠狀動脈血管攝影、心肌灌流檢查、運動心電圖、血液生物標記檢查、動脈脈波傳導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血管彈性檢查(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等,來評估動脈硬化及相關器官受損程度。

Q:健康檢查項目中有「冠狀動脈電腦斷層鈣化指數」及「十年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請問這代表什麼?
A:「冠狀動脈電腦斷層鈣化指數」是藉由因粥狀動脈硬化斑塊而產生的鈣化現象,來評估冠狀動脈整體動脈硬化狀態。鈣化指數0分,是指冠狀動脈無鈣化現象;鈣化指數1-10分且在第75百分位以下,代表輕微冠狀動脈鈣化;鈣化指數11-100分且在第75百分位以下,代表冠狀動脈有輕度鈣化;鈣化指數101-400分或在第75百分位以上,代表冠狀動脈有中度鈣化;鈣化指數 >400分或在第90百分位以上,代表冠狀動脈有高度鈣化。鈣化程度越高,代表存在動脈管徑狹窄的可能性越大。
 
「十年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是目前臨床最常使用為利用弗雷明漢(Framingham)追蹤族群所建立的十年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模型,是針對尚未發生因粥狀動脈硬化造成心血管疾病之成年人,利用年齡,性別、抽菸習慣、是否有糖尿病、血壓、血脂肪(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立心血管風險預測模型,預測十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利用估計風險,可分為低度風險、中度風險及高度風險。 
 
Q:動脈硬化有機會逆轉嗎?如何治療?
A:造成動脈硬化的粥狀動脈硬化斑塊,主要是膽固醇堆積於動脈血管內壁,因此粥狀動脈硬化治療核心為嚴格控制高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是俗稱的「壞」膽固醇。此外,戒菸、嚴格控制糖尿病及高血壓,也是治療粥狀動脈硬化的重點項目,可以延緩動脈硬化速度,甚至可以觀察到些微減緩血管狹窄程度。因此,尤其在粥狀動脈硬化極為初期之際,嚴格控制危險因子,動脈硬化是有機會逆轉的。
 
Q:要預防動脈硬化,生活飲食要注意什麼?
A:除了戒菸、嚴格控制糖尿病與高血壓之外,延緩及控制動脈硬化於生活飲食中最需注意的即為控制膽固醇。因體內20?30%的膽固醇是經由飲食攝取,因此對於高膽固醇含量的食物,如:蛋黃、帶殼海鮮、帶皮(豬皮、雞皮等)的肉、動物內臟等,須應控制每日攝取量。
 
以未加工過的植物油來取代動物性油脂,儘量使用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如:菜籽油),少用飽和脂肪酸高的動物油(如:豬油)。攝取過多反式脂肪,已知有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的風險。因此,除了注意食品包裝上是否有「不完全氫化植物油」含量標示之外,應減少攝取奶精、油炸或酥脆的烘焙食品等反式脂肪含量較高加工食品。並攝取高纖維植物性食物,如:各類蔬果、五榖根莖類,對身體有雙重益處。除了有研究顯示出蔬果膳食纖維,會被在腸道中的細菌利用而形成丁酸,可能可減少肝臟形成膽固醇之外,植物中的植物固醇(phytosterol)可以減少腸道細胞吸收膽固醇,因而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

此外,戒菸亦有助於讓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回升。並配合適當運動習慣(搭配年齡及自身體能狀況,每週75至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小跑步、游泳,每次運動的時間應持續超過10分鐘)。搭配良好飲食習慣,可達到控制體重,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達到保養血管效果,遠離動脈硬化疾病。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