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101期

出刊日:2023-01-11

返回上一層

影像檢查放射3問 鄧宇娟醫師專業解答

鄧宇娟醫師
好心肝門診中心放射科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影像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醫學專長:乳房、心肺血管影像學、一般影像診斷學
 
Q1:施行影像檢查時,放射科醫師與放射師有何不同?
A走進放射科檢查室,第一眼見到的就是穿著白色制服的放射師,放射師會核對受檢者姓名與檢查項目,確認有無該項檢查的禁忌症,說明應注意事項,受檢者需要配合的姿勢也會幫忙擺位,然後到操作台操作機器完成攝影的步驟,影像都擷取好了請受檢者離開後,放射師還要回到機台處理影像再上傳到網路,確認網路上的影像是完整而正確的,整個檢查的流程才告一段落。
 
放射科醫師跟放射師的關係很像病房的醫師與護理師,病房醫師開醫令讓護理師執行給藥與處置,每個影像檢查也是有放射科醫師當負責人,常規個案就依照一般流程,受檢者有特殊情況時需要放射科醫師下指示做個別調整,放射師在檢查過程中遇到突發狀況,放射科醫師要及時處理讓檢查能順利完成,影像有不盡理想的地方,放射科醫師也要回饋讓放射師改善,每個影像檢查都需要放射師與放射科醫師在幕前幕後一起合作才能完成。
 
Q2:常見的健檢影像檢查有哪些?這些影像檢查會有輻射問題嗎?
A常見的健檢影像檢查依機器的不同分5大類:
 
1. 一般X光檢查:常見的有胸部X光、腹部X光(KUB)、頸椎X光與腰椎X光,是用X光穿透身體,然後在底片成像,跟一般用相機照相很類似,照相時須維持幾秒鐘不能動,胸部X光還需要吸飽氣趁閉住氣的幾秒鐘照相,才能讓肺部影像清楚呈現。X光就是輻射線,一般X光檢查是輻射劑量最低的影像檢查。
 
2. 超音波檢查:用超音波機器探頭對體表傳送音波,再接收人體組織反射的音波轉換成電脈衝經處理而成圖像,沒有輻射線,音波穿透的深度有極限,所以適合評估離體表近的器官,含空氣的腸胃道與骨頭會產生明顯假影與阻礙音波穿透,不利於使用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健檢項目包含有甲狀腺、頸動脈、心臟、乳房、腹部、攝護腺、婦科等。
 
3. 乳房攝影:乳房攝影是用壓克力板將乳房壓迫緊實成平板狀,利用X光穿透乳房再成像,需要受檢者配合幾秒鐘不動甚而屏住呼吸,影像品質才會較佳。因為有輻射線,較適合40歲以上無症狀的女性健檢者。
 
4. 電腦斷層:用多角度的X光掃描身體一段部位,能組出整個切面(二維)與三維影像,較一般X光檢查能得到更多資訊,輻射劑量也相對較高。常用在健檢的檢查有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早期偵測肺癌的利器)與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造影(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
 
5. 磁振造影:在高磁場下接收水分子的訊號分布來識別身體各器官與軟組織,進而得到二維與三維影像,沒有輻射線,是較昂貴的高階影像檢查,檢查時間較久且須在機器內配合平躺不動,檢查單一部位需半小時,檢查多部位須一至兩小時。軟組織的對比度較電腦斷層佳,適用全身各部位的檢查,如頭頸部、腹部、骨盆腔、脊椎、乳房、四肢骨骼肌肉等。
 
Q3:乳房攝影跟乳房超音波檢查有何不同?為何乳房攝影檢查需間隔一段時間?
 
A乳房攝影是運用X光穿透而成像的檢查,放射師協助將乳房攤平用壓迫板擠壓,利用固定不動的幾秒鐘照相,每邊乳房照兩個方向的影像,因為乳房需壓迫緊實才能獲得清晰的影像,會讓一些受檢者有疼痛感。
 
乳房超音波是讓受檢者採平躺姿勢,由技術員或醫師手持探頭在乳房上移動掃描整個乳房,或是用全自動乳房超音波(ABVS)讓探頭自動掃描乳房取代人力操作。比起做乳房攝影,受檢者較無不適的感覺,因無輻射線,所以是小於30歲女性、孕婦、哺乳期乳房檢查的首選。
 
乳房攝影與乳房超音波是互補的檢查,各有優缺點無法互相取代,有乳房可疑病灶時,往往需要兩種檢查都做,才能得到完整的評估與正確的處置。
 
美國放射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建議4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接受乳房攝影定期篩檢能發現早期乳癌,及早開始治療與降低乳癌死亡率。每種檢查的敏感度(sensitivity)與特異性(specificity)都不是百分百,乳房攝影也是,篩檢異常的個案還需要進一步檢查或做切片才能確定是不是惡性腫瘤,這當中有一部份個案最後結果是良性,但還是需要承受檢查流程中伴隨的焦慮與壓力,也就是檢查帶來的過度診斷(overdiagnosis),延長乳房攝影篩檢的時間間隔與延後篩檢的年齡,可以減少過度診斷的比例,但同時也會有延遲治療及增加死亡率的情況,所以適當的檢查時間間隔是必須的,目前的共識是每一到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篩檢。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