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故事好心肝故事

【好心肝故事】林邁女士 追蹤肝血管瘤 意外發現食道腫瘤

返回上一層
醫師告知食道有腫瘤時,夫妻甚感驚慌,開刀與不開刀之間,兩人歷經掙扎。
 
撰稿/陳淑卿
 
「妳最近有感覺吞嚥困難嗎?」許金川教授仔細看著螢幕上的電腦斷層影像,轉頭問林邁女士。
 
「沒有啊!許教授,你是不是看錯了呢?我是來看肝臟的。」林邁女士滿心困惑,明明是追蹤肝臟血管瘤,怎會問起吞嚥問題呢?許教授是不是太累了?
 
60歲的林邁女士為B肝帶原者,大約20幾年前檢出肝臟有4、5顆血管瘤,原本並未追蹤,後來意識到B肝帶原應定期檢查,於是每半年就近在地區醫院追蹤,有次醫師開轉診單建議到大醫院追蹤較適合,她開始到臺大醫院內科部許金川教授門診追蹤,經許教授安排詳細檢查,診斷肝臟良性血管瘤有10顆之多。近年則在好心肝門診中心許教授門診追蹤,安排每半年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好心肝的診間就有超音波儀器,不像大醫院要去那麼多,等候時間也不會太久!」林邁女士感受到好心肝就醫的便利。
圖說:林邁女士(左)感謝先生(右)攜手走過這一段身心煎熬。
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食道腫瘤
 
許教授每隔一段時間會安排她在臺大醫院做磁振造影(MRI)及電腦斷層(CT),檢視血管瘤的變化,所幸十多年來檢查都正常。2021年11月在臺大醫院做例行的電腦斷層檢查,回門診看報告時,許教授說:「妳的食道疑似有顆腫瘤。」回頭看2019年的影像,只有1公分多,約莫兩年的時間速度加快長成3、4公分,許教授趕緊安排胃鏡檢查。檢查發現腫瘤位於食道邊緣,寬約2公分,長約4公分,因比較長,許教授認為食道黏膜較薄,以內視鏡摘取可能較危險,因此轉診至外科部由李章銘教授進行評估,李教授建議可以施行達文西手術取出化驗。
 
「本來是以平常心來看肝的,怎麼會在別的地方出現問題?」回想這段突如其來的意外診斷,陪伴在一旁的先生瞬間紅了眼眶:「很突然啦!就是覺得會怕啊!怕檢查出來惡性的話怎麼辦?」林邁女士也跟著哽咽:「我就很怕家人擔心,還好許教授很熱心又很專業,很快的安排轉診檢查,讓我們可以安心。」夫妻倆互為對方擔心的牽掛之情,溢於言表。
 
這個腫瘤是良性或惡性,在未取出化驗前,尚無法斷定,此時夫妻倆陷入開或不開刀的掙扎。先生擔心手術的風險:「妳又沒有痛,為什麼要那麼急著開?」林邁女士擔心一個不定期炸彈在體內:「趕快處理掉好了!不要放在裡面啦!」舉棋不定的憂慮,不知如何是好?
 
林邁女士的哥哥是位醫師,建議還是手術處理,以免有不可預料的病變。先生日日夜夜煎熬不已:「我每天都沒辦法好好睡,就是很擔心她啦!」看先生每天都沒有笑容,她雖不捨,但也覺得這煎熬過程是一定要經歷的,就面對吧!「我想,把它處理掉好了!」林邁女士決定手術。
 
無症狀,體認定期檢查的重要
 
達文西手術安排在2022年3月1日進行,手術歷時約兩、三個小時,「我先生在外面很煎熬,我比他還害怕,他比我還緊張。」手術進行順利,取出腫瘤病理化驗結果為良性平滑肌瘤,為食道常見的良性腫瘤,一般來說,生長速度緩慢,腫瘤小於5公分時大多不會有明顯症狀,隨著腫瘤逐漸變大,可能造成吞嚥困難、胸痛、胃食道逆流和咳嗽等症狀。
 
林邁女士住院10天出院,只是傷口牽拉的疼痛從後背痛到前面,醫師說大約半年後可漸漸緩和恢復,傷口總有復原的一天,良性結果,讓夫妻倆大大鬆了一口氣。
 
「因為有定期做肝臟檢查,才會警覺這個腫瘤的存在,若不是做了電腦斷層檢查,應該會到出現吞嚥困難的時候才會發現,現在的醫學真的很厲害!」林女士很慶幸及早發現,及早處理,「許教授的肝臟檢查每次都做得很詳細,像是血管瘤,他一定會再三檢查確認,還會教學生如何在超音波下做精確診斷,並叮囑病人要定期檢查,確認沒問題,他才放心。」
 
林女士說,周遭許多六、七十歲的朋友,都很怕到醫院做檢查,深怕沒症狀卻檢查出問題,她會以自身有驚無險的經歷告訴友人,該檢查就要檢查,不要諱疾忌醫,才能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你或許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