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72期

出刊日:2015-10-15

返回上一層

癌症免疫療法大突破 利用沙門氏桿菌對抗胰臟癌

胰臟癌一直都是很難治療的疾病,致死率很高,國外一項動物實驗研究有重大進展,利用沙門氏桿菌做為載具,將兩種關鍵物質送進胰臟癌細胞內,可促使人體免疫系統活化,進而殺死癌細胞。
 
諮詢╱王錦堂(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教授)
撰稿╱黃靜宜
 
一般民眾對沙門氏桿菌的認識,通常都是不小心吃到遭沙門氏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會拉肚子,也就是急性腸胃炎,症狀包括噁心、嘔吐、下痢,伴隨發燒及腹部絞痛等。不過,隨著醫界對癌症免疫療法的研究一一露出曙光,沙門氏桿菌可能搖身一變,成為人類對抗癌症的利器!
 
此一研究刊登於2015年7月之美國「癌症免疫學」期刊上(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是由美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醫學中心戴蒙(Don J. Diamond)博士等人主導研究。
 
這是一種以細菌為載具的免疫療法。人體罹患了癌症,但人體的免疫系統卻不能殺死癌細胞,這是因為癌細胞發展了與免疫細胞「握手言和」的方法。為了改變此一局面,科學家想辦法利用各種方式來活化免疫系統,使之發揮功能,殺死癌症,這就是免疫療法的原理;而這次,科學家想到了利用沙門氏菌做為激發免疫系統的工具。

 

讓沙門氏菌

帶有兩個關鍵物質

 
罹患胰臟癌後,人體免疫系統之所以不能發揮作用,就是因為IDO(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基因會表現,這使得免疫系統無法發揮功能,所以若能抑制IDO,讓它不表現,就能讓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
 
研究人員先是「改造」了沙門氏桿菌,將其會導致人體生病的基因拿掉,讓它不要危害人體;然後讓沙門氏桿菌帶有兩種物質,一個是PEGPH20酵素,一個是可抑制IDO的RNAi (RNA interference, RNAi,核醣核酸干擾)。
 
讓沙門氏桿菌帶有的這種酵素─PEGPH20,可以分解胰臟癌組織周圍的間質,間質就是一種比較硬、比較難穿透的物質,胰臟癌周邊會有很多間質組織,讓藥物很難到達癌細胞,而沙門氏桿菌帶有的這種酵素可以分解間質細胞,等於打通了通往胰臟癌細胞的路。
 
通過間質細胞後,沙門氏桿菌就可以到達胰臟癌細胞內,此時沙門氏桿菌帶有的RNAi就可以抑制IDO,讓IDO不表現,免疫系統就可以發揮它應有的功能去清除癌細胞。
 

實驗組小鼠胰臟癌受到控制

 
實驗進行的方式是讓實驗組的小鼠罹患胰臟癌,讓沙門氏桿菌帶著一小段RNAi及PEGPH20酵素,把這個沙門氏桿菌從小鼠血管打進去,觀察小鼠的變化。
對照組則分成只注射生理食鹽水、只注射帶有酵素的沙門氏桿菌、只注射帶有RNAi的沙門氏桿菌…等多組。與對照組相較,實驗組的小鼠,胰臟癌腫瘤絕大部分被清除了,而對照組的腫瘤則持續生長,差異十分明顯。
 
這個研究解決了胰臟癌被間質包圍,使得藥物進不去的限制,這是一大突破點。
而利用沙門氏菌「送藥到癌細胞內」這樣的概念,或許也可以應用在其他癌症上,抗癌潛力令人期待。
 

沙門氏桿菌能進入人體細胞

成抗癌利器

 
有趣的是,沙門氏桿菌會害人類拉肚子,為什麼會選擇沙門氏桿菌做為送藥的工具呢?主要是因為它具有進入到細胞內的能力,很多細菌是沒有這個能力的,加上它對人體的危害沒有那麼大,且人類對它的認識夠久,可以改造它的基因,讓它進入人體時幾乎不對人體產生傷害,卻又能保有入侵細胞的能力。
  

◎RNAi是什麼?

RNAi的發現是科學史上重大的成就,2006年諾貝爾醫學獎就是由發現RNAi的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安德魯.費爾(Andrew Z. Fire)和麻薩諸塞大學教授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兩人共同獲得。瑞典卡洛林斯卡學院在新聞稿上寫著兩人「發現了控制遺傳信息流動的機轉,為基因療法的運用帶來令人驚喜振奮的可能性。」
 
費爾和梅洛合作對線蟲做一連串實驗後,發現稱為「核糖核酸干擾現象(RNAi)─雙鏈RNA使特定的基因關閉」的機轉,這個機轉可有效阻止有瑕疵的基因作用。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是因基因未適當發揮功能,因此RNAi為研發對抗有害基因的新生代藥品,帶來莫大潛力。
(資料來源:2006年10月3日民生報)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