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期
出刊日:2016-04-15
返回上一層術後腸沾黏怎麼辦?
手術結束,除了要擔心傷口的復元情形外,還必須留意手術所造成程度不一的腸沾黏;不過,沾黏有時不一定會有症狀,即使有症狀也不一定需要再開刀治療,畢竟再次的動刀,會埋下另一個沾黏的開始!
諮詢╱李柏居(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及外科部合聘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臨床助理教授)
撰稿╱鍾碧芳
什麼是沾黏?人體的腹部臟器是被腹膜所包覆,如果腹膜因為手術、外傷或因車禍導致腹腔內臟器(常見於肝臟、脾臟等)受到撕裂傷、感染時,即使外表沒有損傷,但因體內受損的器官出血或發炎時,人體復元機制中專司組織修復的纖維母細胞就會不斷地增生,進而產生沾黏。
除了手術、器官受傷外,也有某些藥物可能造成腸沾黏;甚至癌細胞的轉移也會造成沾黏。此外,在進行某些特殊的醫療後,如放射線治療後,也可能會造成程度不一的沾黏情形。
腸與腸沾黏 可能導致壞死
如果把腹腔比喻成一個人體內的房間,腹壁層的腹膜就像天花板,腸道或其他器官就是地板,在這兩者間會有個空隙,手術時就是利用這個小空間來處理疑難雜症。當地板(腸道或器官)與天花板(腹壁層腹膜)相黏、或者地板(腸道)與地板(腸道)相黏時,就是所謂的沾黏。可想而知,一旦相黏後,既有的空間就不見了,這會讓往後手術的進行出現困難,同時,若是腸與腸之間出現沾黏時,還可能會讓腸子相互或自行纏繞,甚至壞死。
沾黏會造成哪些問題?
沾黏形成的位置會造成患者不同的困擾,一般來說,腹膜與腸子間的沾黏比較好處理,也不太會出現症狀,但遇到最常發生的腸與腸之間的沾黏時,因為小腸長度約4.6至7公尺,暴露面積多,影響層面也廣,嚴重者會造成腸道阻塞,症狀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絞痛等,甚至會導致糞便無法排出,進一步則可能導致細菌感染以及敗血症。
同樣的道理,若沾黏出現在婦產科的領域上,如沾黏在輸卵管或卵巢上,則會讓卵子排出的途徑不順暢而影響受孕機率,有時女性朋友所出現的下腹部疼痛,症狀類似經痛時,在臨床上也會被懷疑可能是腸沾黏所致。
小腸最常發生術後沾黏
任何手術包括胸腔手術、肝膽腸胃科、婦科或泌尿科等,都有機會在體內產生沾黏,其中,又以腹腔手術發生的機率較高,若以科別比較,消化道手術約占6成、婦科手術約占3成,其餘則為1~2成左右。而在腹腔手術中,又以下消化道手術的沾黏機率最高,小腸則是沾黏機率最大的器官。
一般來說,只要動過刀,就會出現或輕或重的沾黏情況,沾黏機率約95%,但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因為沾黏的情況嚴重而必須住院治療,在住院治療的患者中僅有三分之一需要進行再一次的手術。這也是臨床醫師常與患者解釋,各種手術後約有1成的機率會因為沾黏而產生比較嚴重的併發症。
多以症狀治療改善問題
有人將沾黏比喻為「不定時炸彈」,這是因為大多數患者在手術後雖然多少出現沾黏,卻不一定會有不舒服的症狀,但也有些人得在開刀完不久就必須再次進行手術。通常開刀後的2~6週是沾黏最嚴重的時候,也就是所謂的急性期,之後會慢慢趨緩,但也有些患者會在3個月後,甚至過了10幾年後才開始出現症狀,情況不一。
對於沾黏的治療方式,從外科的角度來看,治療會趨於保守,畢竟只要動刀就會造成沾黏。再次手術只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卻可能造成下次更嚴重的沾黏情形,因此,動刀通常是最後不得已的選擇。除非保守治療後,患者的症狀仍沒有進步或改善時,才會考慮進行開刀將沾黏的地方分離。
最常見的腸沾黏治療方式是採取症狀治療,依照患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對症下藥或評估治療的方式,例如,若影響受孕時,婦產科會依輸卵管攝影、卵巢攝影,或腹腔鏡等方式檢查或改善沾黏問題;若是因腸胃道手術後所導致的無法排氣、飲食或噁心、嘔吐等症狀時,首先會禁止患者進食,讓腸子略作休息後,再輔以減壓、引流等方式,減輕患者的不適症狀。
微創手術降低沾黏機率
某些藥物確實可以抑制體內纖維母細胞的增生,例如類固醇,但臨床上並不建議使用,畢竟類固醇會造成傷口癒合不佳、滲漏機率也會提高。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是免疫力不好、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的人,術後反而不易沾黏,但卻要擔心傷口不易癒合的困擾。
過去傳統手術多以動大刀為主,但在新型的微創手術蔚為潮流後,因為可侷限在小範圍內、傷口小、出血量也少,沾黏的情形相對來說就能降低許多,舉例來說,外科手術中,以往闌尾手術需剖開7~8公分的傷口,影響到的區域包括小腸、盲腸和升結腸,因此,術後這個區域內的沾黏情況必然嚴重,但如今的闌尾手術大多是利用腹腔鏡手術,可針對闌尾位置直接取出,其他區域甚至不會動到,自然就少了沾黏的機會。甚者,在醫學進步下,許多需要動刀的手術也可直接以藥物治療方式進行,少了開刀機會,沾黏機率也降低許多。
臨床上也有使用防沾黏貼布,該貼布的主成分為玻尿酸,可在開刀後最容易沾黏的兩週內在體內形成保護屏障的功能,防止腹膜與腸子間的沾黏,但卻不適用於腸與腸間的沾黏,最常運用於婦科手術及下消化道的手術上,但缺點是因傷口黏貼貼布後,有時反而會提高腸道吻合滲漏的機率。
從飲食、運動減輕沾黏不適
要預防術後沾黏,其實並不容易,醫囑通常會建議從運動及飲食方面來減輕沾黏的不適症狀,除了術後會開立促進腸胃蠕動及順利排洩的藥物,幫助患者排便外,也會鼓勵手術後不要怕痛,多下床走動,也可有助排氣與進食,加速術後恢復。對於處於恢復期或曾屢次發生腸沾黏的患者,在術後恢復期要少量多餐減輕腸內負擔、儘量不要便秘以維持腸道的通暢,需採取低渣飲食(少高纖、多喝水)、細嚼慢嚥,以預防阻塞;若擔心營養不足,則可以補充喝的營養品。同時,也建議減少攝取會產氣的食物,如豆製品、奶製品、高油脂等食物,且多運動以幫助腸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