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59期

出刊日:2012-07-15

返回上一層

肝臟硬化了,腦筋也會跟著「秀逗」?!

 肝硬化病人變得小孩子氣,隨地小便,晚上不睡而睡白天;要洗手卻不會開水龍頭;要吃飯卻不會拿筷子;要喝水卻不會拿水杯;要脫衣服卻不會解鈕扣…怎麼會這樣? 
 
諮詢/徐士哲(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肝膽腸胃科主任)
撰稿/邱玉珍 
 
58歲的陳先生因食慾不振、腹部腫脹而就醫,一檢查之下竟是嚴重肝硬化,且合併有腹水了。在醫院治療期間,陳先生多半躺在病床上處於虛弱疲累的狀態,有一天卻突然像變了一個人,像小孩子一樣隨地小便,晚上不睡而睡白天,要洗手卻不會開水龍頭,要吃飯卻不會拿筷子,要喝水卻不會拿水杯,要脫衣服卻不會解鈕扣,甚至還會胡言亂語、大吼大叫,家人在旁也慌了手腳,只得一邊安撫一邊趕緊通知醫師。後來才知道,原來陳先生體內的氨過高,導致他出現類似神經錯亂的肝性腦病變症狀…
 
肝性腦病變又稱為肝昏迷,是嚴重肝硬化患者常見的併發症。由於患者的肝臟解毒能力下降,無法處理人體所產生的毒素與廢物,造成病人腦部病變,出現性格改變、智力障礙、意識障礙、神經肌肉變化等症狀。
 
為何會如此?這得從人體消化過程說起。我們吃進肚子裡的食物、藥物、毒素,經由腸胃道消化吸收,隨著門靜脈血流進入肝臟。肝臟將門靜脈血液裡的養分如醣類、脂肪、及胺基酸進行代謝與合成,並將藥物、毒素、及代謝產生的廢物進行轉化與解毒以排出體外。
 

肝臟解毒功能失靈 毒素入侵腦部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工廠,當肝臟因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或其他各種原因,引起肝臟纖維組織增生而導致肝硬化,就會造成肝臟處理廢物及解毒功能下降,此時體內累積的各種毒素會進入腦部,造成病人出現意識混亂、動作不協調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臨床上,引起肝昏迷的毒素相當多,其中「氨」是導致肝昏迷的主要原因。「氨」就是阿摩尼亞。
 
飲食中的蛋白質經腸道消化後,變成氨基酸,然後送到肝臟製造成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多餘的氨基酸則被送到肌肉利用。但如果腸內蛋白質過多,如食用高蛋白食物,有些蛋白質沒有經過消化而直接到達大腸,在腸內細菌的作用下產生氨,經由血液流入肝臟。若肝臟功能正常,會將氨轉換成較不具傷害性的尿素,再由腎臟排洩掉。反之,肝臟一旦發生問題,無法代謝氨,氨經由體循環進入腦部,影響腦部細胞功能及神經傳導,因而造成肝昏迷。
 

◎肝昏迷分級表

分級
主要症狀
第1級
意識混亂、日夜巔倒、個性改變、肌肉不協調、如寫字等精細動作無法完成。
第2級
嗜睡、定向障礙、短期記憶缺失、簡單計算能力受損、行為不正常、說話不清、肌肉不協調、手和身體會出現不規則的抖動。
第3級
半昏迷、嚴重嗜睡、意識紊亂、痙攣、眼球振顫、肌肉僵硬。
第4級
完全昏迷叫不醒,對痛覺喪失反應。
 

出血、便秘、蛋白質攝取過多 易引發肝昏迷

根據統計,肝硬化患者有高達30%至45%的機會併發肝性腦病變,輕者會改變認知及運動功能,嚴重者恐會死亡。所以有肝硬化的病人,要小心一些容易誘發肝昏迷的致病因子。像是不少肝硬化的患者合併食道靜脈曲張,一旦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血流到大腸,細菌很容易就把它分解成氨,過多的氨無法經肝臟分解而導致肝昏迷。其次就是感染,肝硬化病患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也易誘發肝昏迷。
 
此外,正常人 1、2天沒有排便,可能稀鬆平常,但對某些肝硬化患者而言,1、2天沒有排便則有可能致命,因為細菌在大腸裡作怪,致使體內氨增加,而產生肝昏迷。
 
肝硬化患者若攝取過量的蛋白質也容易產生肝昏迷。肝硬化初期的患者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但病況嚴重開始有肝機能衰竭時,若患者仍然大魚大肉或每天吃2、3個蛋,這些過量的蛋白質都被代謝成氨,容易造成肝昏迷。

 

嚴重肝昏迷需肝臟移植

輕微的肝昏迷大部分是可逆的,只要找出誘發原因,好好的治療,體內的氨就會降下來,通常可回復正常。在醫療處置上,醫師通常會給予一種藥物lactulose,這種藥會增加排便次數,並可減少氨在腸道的吸收,幫助患者加速排除體內過多的氨。不過此藥無法改善肝功能,當患者病情發展到一個程度,如出現腹水、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等嚴重症狀時,代表肝功能已被破壞到一定程度,最終恐怕需要進行肝臟移植才能完全恢復正常。
 
慢性肝病患者要避免有朝一日肝昏迷,最好的方法就是治療肝炎和控制肝硬化。已知是肝硬化的患者,務必定期到醫院追蹤檢查,並找出造成肝持續惡化的危險因子。例如喝酒引起酒精性肝硬化,務必要戒酒;有B、C型肝炎的患者,最好遵從醫囑治療,降低體內病毒量,可減緩肝臟的惡化。
 
肝臟一旦演變成肝硬化,就很難再恢復原狀。因此,罹患B型、C型肝炎或是酒精性肝炎的患者,一定要好好接受治療或戒酒,才能避免肝硬化的發生。此外這幾年國人飲食習慣西化,有越來越多的病患有脂肪肝的問題。脂肪肝也可能導致肝硬化,民眾不可不慎。民眾只要做好飲食控制、適度運動、遠離肥胖,就可以遠離脂肪肝。
 

已有肝昏迷 應採低蛋白飲食

肝臟是人體裡最重要的器官,當肝臟發生問題時,均衡的營養相當重要。有報告指出,20%至60%肝硬化患者有蛋白質缺乏的情形。因此,對病況穩定,尚未發生肝性腦病變的肝硬化患者而言,必須給予適量的營養及蛋白質。然而,一旦已有肝昏迷,應採取「低蛋白飲食」,減少奶蛋魚肉類的攝取,改採碳水化合物及植物性蛋白為主之飲食。
 
[Q&A]
Q:肝不好不是要多補充蛋白質嗎?為何肝性腦病變的患者不能吃太多肉?
A:肝硬化的病人確實需要足夠的蛋白質讓受損的肝細胞能再生修復。肝硬化患者如果沒有出現肝性腦病變,的確可以多補充高蛋白食物。但如果已經發生肝性腦病變,過量攝取蛋白質會提高肝性腦病變的危險,此時反而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一天量應控制在40至50公克左右,病情穩定後,可慢慢增加至每公斤體重約1公克的蛋白質。
 
Q:肝硬化的患者吃魚,會導致肝性腦病變嗎?
A:魚類是人體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既然是高蛋白食物,在已有肝昏迷病史的肝硬化患者,多吃了當然會導致肝性腦病變。此外,肝硬患者最好不要吃生魚片、生蠔,因為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力明顯低下,一旦吃下生蠔或生魚片,很可能把潛藏其中的海洋弧菌也吃下肚,進而引發細菌感染,嚴重可能致死。
 
Q:服用益生菌有助於緩解輕微的肝性腦病變嗎?
A: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據顯示益生菌可緩解輕微的肝性腦病變。肝性腦病變患者最好每天能排便2至3次,避免血氨過高。如果該益生菌可緩解便秘,對於肝硬化患者也許可以避免肝性腦病變。
 
Q:肝性腦病變康復後,會影響智商或記憶力嗎?
A:肝性腦病變透過治療大部分是可逆的,對患者的智商及記憶力不會造成影響;急性肝性腦病變或是持續性肝性腦病變患者,因其肝功能狀況不佳,患者長期處昏迷狀態,可能會影響一些認知功能,此類患者通常存活率較低,且需做肝臟移植。
  

◎肝硬化患者如何預防肝性腦病變?

 
  1. 注意上消化道出血:避免於未經醫師指示情況下服用止痛消炎藥如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或阿斯匹林(aspirin),以減少消化性潰瘍之風險。同時每天注意排便次數與顏色;大便若黑黑糊糊像瀝青狀,請盡速就醫。
  2. 每天至少排便2至3次,避免細菌的滋長,和食物中蛋白質作用產生過量氨。
  3. 請維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出入公共場所如有需要請戴口罩,以預防感染症之發生。
  4. 曾發生肝性腦病變患者,高蛋白食物不宜過量。
  5. 有酗酒習慣者,請務必戒酒。 
  6. 晚上若有失眠困擾,應就醫檢查是否為肝性腦病變,千萬不要自行服用安眠藥及鎮靜劑,以免加重病情。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