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4期

出刊日:2021-04-15

返回上一層

肺癌篩檢5問 蔡俊明教授專業解答

蔡俊明教授
好心肝門診中心胸腔內科特聘教授
台北國泰醫學中心胸腔內科顧問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教授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
醫學專長:    胸腔腫瘤醫學、胸腔醫學
 
整理/鍾碧芳
 
Q:常聽到肺腺癌病人沒有吸菸史,也沒有家族史,診斷卻已晚期,為何會這樣?
A:肺癌形成的原因複雜,歸結有下列6項因素:(1)環境因素,包括外在環境如吸菸、二手菸和空污影響,和內在環境如曾罹患肺結核等肺部疾病造成肺部瘢痕;(2)容易把進入體內的致癌前驅物質進一步代謝成為致癌物;(3)存在體內的致癌物不容易被代謝處理掉,會造成致癌物的堆積以致於破壞DNA;(4)體內的基因容易被致癌物破壞而受損;(5)身體沒有能力修復損傷的DNA,到了這時正常細胞就會發生癌變成為癌細胞;(6)當癌細胞形成之際,身體的免疫機制沒有辦法把它消滅掉。上面種種因素環環相扣,以致於癌症成形、壯大。上面除了第一個環境因素之外,都和體質有關,涉及很多的生化反應和酵素,這些能力是會遺傳的,所以,肺癌雖然不是一個遺傳性疾病但卻有家族傾向,就是這個道理,再加上同一家人的住居和生活習慣又是屬於相同的環境因素使然。因之,吸菸和家族史雖是主要風險因子,但至多也只能解釋到一半的肺癌病患。

肺癌要早期發現並不容易,尤其是長在周邊的肺腺癌,幾乎沒有症狀而不易警覺,除非是到了晚期,腫瘤已經長大到出現轉移症狀,如骨頭疼痛、腦部的神經症狀、肋膜積水、呼吸困難等才被發現。

Q:低劑量電腦斷層與標準電腦斷層的差異何在?健保有給付嗎?
A:標準的胸部電腦斷層加上顯影劑,可容易分辨胸腔內的血管、淋巴結與肋膜等這些軟組織內的異常影像。而低劑量電腦斷層為了降低輻射,所使用的電流強度雖然比較弱,但因為肺泡內的空氣本身就是很好的對比,即使降低輻射量,也能讓肺部結節的影像清晰的展現,有足夠的敏感度。

有人以為沒有施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事實並非如此,仍要視電流輻射的強度而定。

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若當做篩檢工具,是屬於健康檢查的範疇,與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無關,因此健保並不給付。不過,政府現已進行規劃,將針對高危險群如吸菸、家族史等,以低劑量電腦斷層來做為肺癌的早期篩檢,未來高危險族群有機會可納入健保補助的對象。

Q: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肺部結節或毛玻璃樣,與肺癌的關連性?需要做什麼處置?
A:低劑量電腦斷層是屬於敏感性高的檢查,即使是很小的肺部結節也能發現,但也因此可能會有誤判情況,尤其臨床影像下發現若肺部有結節,最後診斷真正是腫瘤的機率僅1/4到1/10(視有無其他危險因子而有差別),但若是高危險群就要特別小心。

通常發現結節時大小不等,若有其他變化,譬如邊緣不規則或沾黏到肋膜時,則有惡性的可能,尤其是比較大的結節(超過0.8至1公分),一般都要積極進一步確認。但若結節小於0.8公分、且無法斷定屬良性或惡性時,可以定期追蹤觀察。

若結節呈現毛玻璃樣時,雖然有演變成惡性的機率,但也可能屬於尚不致於轉移的亞型,如果毛玻璃影像逐漸變大或中間有實體變化就要小心。臨床可見有些病患的毛玻璃樣在體內存在好幾年都不會變化。總之,在發現肺部有小結節時,多半都是良性,縱使是早期肺癌,仍有充足時間可以處理。但仍提醒,有家族史或抽菸族群,務必每兩年以低劑量電腦斷層追蹤一次。若無家族史或不抽菸者,無論有沒有結節,最好每3年要接受檢查一次,這樣的追蹤模式是不用擔心輻射量的影響。

Q:目前在大醫院想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要排好久才能檢查,請問該怎麼辦?
A:低劑量電腦斷層已經是目前各大醫院的基本配備,但事前需排程已經是常態。醫界認為,肺癌及早篩檢確實有其必要性,尤其,對於比較少見的基因突變者如ALK、ROS1等族群,較容易發生在沒有吸菸的年輕族群中,因此診斷更要提早。

日本與英國已經有移動型的電腦斷層巡迴車,能省去到醫院檢查的麻煩,這就猶如捐血車的概念,可隨到隨檢查,特別適用在如今新冠疫情下,或許可做為台灣的參考。

Q:以肺部自我健康管理的觀念,建議幾歲可以開始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A:我個人認為若年齡超過30歲,無論有無家族史,都可以規畫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這是因為約有7%的肺腺癌患者比較容易發生在年輕不吸菸的族群。年輕人的肺部相對健康,不太容易有先前疾病遺留的瘢痕,留下基礎影像,對於日後判讀也有幫助。若無問題,往後只需每3年檢查一次即可。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