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82期

出刊日:2018-04-15

返回上一層

食慾不振, 該從何檢查起?

沒食慾、吃不下,看似小問題,卻可能是疾病警訊,從最容易聯想的腸胃、肝臟疾病,到內分泌甚至癌症都有可能,要綜合其他症狀、過往病史···等相關健康資訊,才能找對原因。
 
諮詢╱ 翁贏雪(好心肝門診中心專任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
撰稿╱ 徐文媛
 
60多歲的阿達,早在5年前就發現有C肝,但鐵齒的他從來沒有聽從醫師建議定期追蹤。
 
最近這2個月阿達老是感覺很累、食慾不振,工作也提不起勁,他才在老婆的催促下去了醫院;醫師問診後,安排抽血檢查發現肝功能不良,而在超音波下更看到肝腫瘤已大到無法進行電燒、手術等治療了。
 
食慾不振是門診中常聽到的抱怨,食慾不振不一定等於生病,像阿達這樣查出癌症的病例是很少見的,但確實很多疾病會以食慾不振來表現,所以要結合病人的其他症狀、過往病史、用藥紀錄等訊息,才能綜合判斷出可能的原因。
 

許多疾病都會讓人食慾缺缺 優先檢查消化系統

食慾減退,人們第一個會聯想到消化系統出問題,像是胃食道逆流、急性胃炎、胃潰瘍、胃腸阻塞,甚至胃癌、食道癌等。
 
胃食道逆流現在愈來愈常見,可能與高油脂、高糖、愛吃宵夜的飲食習慣,以及肥胖、壓力等因素有關,這時除了食慾不振,通常會合併有胸口熱、喉嚨痛等症狀;但也有些病人只是常打嗝、脹氣,或是躺平時容易咳嗽、喉嚨沙啞,看耳鼻喉科也找不出問題,這些非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症狀常被忽略。若食慾不振合併腸胃不適問題,建議可考慮做胃鏡檢查確認。
 
肝臟出狀況,無論是急性、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甚至肝癌,也都會讓人覺得累又沒胃口。要注意的是肝腫瘤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所以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臨床上常有病人剛確認前半年追蹤都沒事,就覺得沒必要回診檢查;等到出現疲累、食慾變差,甚至已經皮膚、眼睛發黃時才回診,病情往往已延誤到無法處理的地步了。
 
心臟病會影響消化道血液供應、消化機能下降,使食慾減退;腎臟病容易貧血,也常有疲倦、食慾不振狀況。
 
內分泌問題,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問題;以及電解質不平衡,如副甲狀腺、癌症等急慢性疾病導致高血鈣症,也會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便秘等腸胃道問題。
 
另外,食慾是老年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要特別注意,尤其是老年人很多疾病不會有典型的表現,例如感染會發燒,但老年人可能不會發燒或只是低燒,僅有活動力降低、食慾減退的現象,很容易被忽略。
 
食慾不振也是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困擾,很多病人不是被癌細胞打敗,而是敗給了消瘦、營養不良。除了受到放療、化療影響,癌末患者使用的嗎啡類止痛劑等藥物,也是降低食慾的可能因素。
 

如何找出病因?參考以下建議

所以,食慾不振這個聽起來很簡單的症狀,其實背後可能的原因既多且雜,它是臨床上常見症狀卻不具備特異性(無法對應到某個疾病),需要配合其他合併症狀來判斷──這些合併症狀往往才是診斷的重要線索。
 
事實上「食慾」是很主觀的感受,有時一連串檢查後卻仍然找不出原因,醫師在門診時也很難問出細節,病人常常只強調自己「真的吃不下」,很少有確切的飲食紀錄。體重變化是重要的觀察指標,若體重短期內無預警地大幅下降,有必要尋求醫療協助時,可參考以下建議:
  1. 有固定回診追蹤的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肝病等慢性病患,先請教你的主治醫師。
    食慾不振可能是原本病情有變化的徵兆,了解你病情的醫師可以快速有效掌握狀況。
    如果除了食慾不振還合併有虛弱、怕冷、疲累、水腫、小便減少...等症狀,要盡快就醫。
  2. 一般患者可先求診腸胃科、家醫科醫師做基本檢查。
    一般單純食慾不振、未明顯合併有其他症狀時,可找腸胃科、家醫科先做基本檢查,例如抽血檢查,搭配過去病史、用藥情況。找出問題的可能方向後,再進一步判斷是否需深入檢查或轉診至其他專科治療。
    若是排除疾病因素,判斷是單純的食慾不振時,建議先改變飲食習慣,例如從一日三餐改成少量多餐,再追蹤觀察一段時間,看情況是否有所改善。
 
有時候,怎麼檢查都查不出問題,才發現是因精神困擾導致的食慾不振,像是憂鬱症、厭食症、失眠等,門診時透過觀察患者的言談舉止可以發現蛛絲馬跡,例如常用負面字眼,這時會引導患者轉診,尋求心理精神專科的協助。
 

Q&A/疑惑解除補給站

Q、食慾不振一定是腸胃出問題?
A:雖然食慾不振大部分與消化系統(包括肝膽胃腸)問題有關,但其實感冒傷風都會讓人吃不下,所以各器官出狀況,都會影響食慾;診斷時要合併其他症狀來綜合判斷。
 
Q、有B肝帶原,最近食量減少、吃不下,是病情加重了嗎?
A:食慾不振、體重突然下降,的確可能是肝臟出問題的症狀之一,可至門診驗血檢查來確定,若不是肝病則需進一步尋找其他原因。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