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期
出刊日:2020-04-15
返回上一層肝發炎,竟與甲狀腺疾病有關!
甲狀腺疾病與肝發炎有相當的關聯性,有些患者因為肝指數異常,到胃腸肝膽科檢查,間接發現甲狀腺出問題;有些患者則是甲狀腺亢進或低下,到內分泌科檢查,結果也同時查出肝指數異常。究竟這兩種疾病的關係為何?
諮詢╱蘇東弘(臺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施翔蓉(臺大醫院內科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撰稿╱黃筱珮
人體的甲狀腺位於脖子下緣、氣管及食道的前面,由左右兩葉構成,屬於內分泌器官,會分泌「甲狀腺荷爾蒙(甲狀腺素)」,調節身體各項機能,包括影響蛋白質以及脂肪代謝、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等,同時也與體溫調節及青少年骨骼發育息息相關。
當甲狀腺荷爾蒙分泌維持平穩,身體就能獲得平衡,若分泌太多,就會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如果太少,則造成「甲狀腺機能低下」。可以說,分泌過多與不及都會影響健康,而且都可能造成肝指數異常。
甲狀腺機能亢進者 約4成肝指數也異常
甲狀腺機能亢進是相當常見的疾病,約有7成的原因與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葛瑞夫茲症(Graves' disease)」有關,也是身體製造太多自體免疫抗體引起。
其他引發甲狀腺亢進的原因還有毒性甲狀腺結節(toxic nodular goiter)、亞急性甲狀腺發炎(subacute thyroiditis)、無痛性甲狀腺炎(painless thyroiditis),或是攝取過多「碘」、接觸含碘顯影劑等。
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包括:體重減輕、食慾增加、過動、心悸、容易流汗、情緒緊張、手腳發抖、眼睛突出等。
美國一份醫院資料庫分析研究發現,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中,高達4成合併有部份肝指數異常,包括AST(又稱GOT)、ALT(又稱GPT)、γ-GT(麩胺轉酸酶)、ALP(鹼性磷酸酶)、膽紅素等。其異常上升絕大多數在正常值上限的5倍以內,有時還會伴隨黃疸症狀。
另一方面,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也常伴隨「高輸出性心衰竭」,也就是心跳過快,形同「幫浦一直打」,但打出去的血量反而不足,無法滿足身體代謝的需要,且因心臟機能受損,導致肝臟血流也無法往心臟送,鬱積在肝內,造成「血流鬱積性肝病變」,這種人更容易有肝發炎,長期下去甚至會衍生肝硬化。
甲狀腺機能亢進易合併肝發炎,目前尚不知確切原因,不過推測有以下幾項原因,包括:
(1) 過多的甲狀腺素本身就對肝臟有毒性;
(2) 甲狀腺毒症會加速肝糖和蛋白質的分解,引起肝細胞變性(degeneration);
(3) 當甲狀腺素分泌過多,促使全身的新陳代謝速率加快,反而使停留在肝臟的血流變少,使得肝細胞缺氧、凋亡,導致氧化還原壓力增加,大量肝細胞受損、致使肝臟發炎。
治療甲亢後 肝指數多半可恢復正常
因甲狀腺機能亢進引發的肝指數異常,大半在服用治療甲亢的藥物後,肝指數也會明顯下降,如果肝指數還是一直異常升高,可以再詳加檢查找出其他原因,也可以注意一下是否為治療甲亢藥物的肝毒性所引起。
目前用於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口服藥物主要有methimazole以及propylthiouracil(PTU)兩種,藥物安全性高,不過有少於1%的患者服藥後會出現顆粒球低下、貧血和肝毒性等副作用,少數甚至會造成肝衰竭,而這是跟自身體質有關,難以預測,稱為特異體質(idiosyncratic)。若有嚴重副作用,通常在用藥後的前3個月就會出現,若很嚴重就應該換藥或停藥,必要時應改採放射性碘或開刀治療,這需由內分泌科醫師評估後決定。
甲狀腺機能低下者 較易罹患脂肪肝
與甲狀腺機能亢進相反,「甲狀腺機能低下」是無法製造足夠的甲狀腺荷爾蒙,造成身體失調,較常見的原因包括自體免疫甲狀腺炎(橋本氏甲狀腺炎)、接受甲狀腺手術、放射性碘治療後等原因;也有可能是腦下垂體疾病造成促甲狀腺荷爾蒙分泌不足。
其中,橋本氏甲狀腺炎好發於30至50歲女性,是因遺傳、體質產生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會產生對抗甲狀腺的抗體,破壞自身甲狀腺組織,引起慢性甲狀腺炎,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
甲狀腺機能低下會出現髮膚乾粗、臉色蠟黃、畏寒、聲音低沉、便秘、活動力及反應變慢、嗜睡、全身無力、浮腫及體重增加等症狀。醫界研究亦發現,甲狀腺機能低下者,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例為3成,較甲狀腺機能正常者高出1成左右。
脂肪肝需透過減重、飲食控制及運動才能消除
甲狀腺機能低下者較易罹患脂肪肝,可能是與脂質及膽汁代謝異常有關。
當甲狀腺機能低下時,脂質代謝異常,胰島素抗性增加,所以容易有脂肪肝的問題。此外,甲狀腺功能低下者易肥胖,也是脂肪肝的高危險群。
甲狀腺機能減退,容易使膽汁鬱積,甚至引發肝炎。不過,肝臟組織學很少有纖維化發生。
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治療,補充甲狀腺素即可,而肝發炎情形通常也會因此慢慢消失,恢復正常。但要消除脂肪肝,仍建議透過運動、節制飲食、減重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由於現在國人罹患脂肪肝的比例甚高,建議若是原因不明的脂肪肝,不妨檢查一下甲狀腺功能,或許能夠從中找出端倪。
自體免疫疾病 可能同時攻擊甲狀腺與肝臟
還有一些自體免疫疾病,不只會造成甲狀腺功能異常,也會攻擊肝臟,造成肝發炎甚至肝硬化。因為自體免疫疾病肇因於自身免疫系統錯亂,把身體器官當成攻擊對象,造成多處器官的病變。
自體免疫性肝炎(AIH)就是其中一種,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患者是抽血時發現肝指數異常,或是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粗糙甚至已經肝硬化,接受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自體免疫性肝炎,且3至4成的患者甲狀腺機能也有異常。
自體免疫性肝炎好發於中年女性。當肝指數異常,又排除病毒、酒精、藥物等原因後,可抽血檢測特殊的自體免疫抗體,或進行肝臟穿刺,加以釐清是否為自體免疫性肝炎。這類患者通常也合併其它自體免疫疾病,例如橋本氏甲狀腺炎、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治療自體免疫性肝炎需用類固醇(steroid)及其他免疫抑制劑(azathioprine)去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讓它不要對肝細胞發動攻擊,減緩發炎情況,避免惡化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但若患者已進展至末期肝病,或出現其他相關的嚴重併發症及肝衰竭現象,此時,肝臟移植是唯一的治療方式。
另外,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葛瑞夫茲症」,也被研究發現與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症(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有關,患者的膽管被自身免疫系統猛烈破壞,經膽管運送的膽汁聚積在肝臟內,使得肝組織受損,若不治療,最終也會走向肝硬化的後果。
對於PBC患者而言,口服藥物UDCA(熊去氧膽酸)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能夠改善肝臟發炎與纖維化,並降低膽汁淤積對肝臟造成的刺激與毒性,有助於延緩肝硬化的進行。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總編輯的話/一篇看懂肝發炎指數
- 3月1日起 C肝健保給付不設限 醫師呼籲病友盡早治療
- 美核准晚期肝癌組合式免疫療法 較單一免疫藥物療效高兩倍
- 肝發炎指數異常!到底要不要緊?
- B肝停藥後是否復發? 臺大醫院找到可預測指標
- 淋巴癌化療前,先檢查B肝!
- 肝病新知/酒精性肝病與 腸道細菌有關!
- 林老師診療室/怎麼看自己的 肝臟抽血報告? 《HBsAg、HBeAg、HBV DNA篇》
- 愛肝新樂園/B、C型肝炎,易失警覺
- 胃食道逆流,可以手術治療嗎?
- 大便減少、變細甚至沒排便… 小心腸阻塞!
- 胰腺癌有新標靶藥! 突破無藥可用窘境 可惜適用對象少
- 脾臟也會長腫瘤?!
- 本會榮譽顧問許嘉棟先生公子大喜 逾140萬元禮金 全數捐予好心肝
- 醫療行腳/苗栗苑裡鎮與桃市復興區同步起跑 救救肝苦人 C肝類地毯式篩檢
- 肝爹信箱 有問必答
- 請問好心肝/蕁麻疹5問
- 請問好心肝/青光眼5問
- 請問好心肝/白內障5問
- 請問好心肝/消化性潰瘍5問
- 請問好心肝/足底疼痛3問
- 好心肝故事/肋膜積水,折騰兩個月 范綱銓先生: 謝謝好心肝,待我們如家人!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充樓層及診間 籲請各界熱烈愛心襄助 支持好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