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期
出刊日:2019-10-15
返回上一層請問好心肝/新陳代謝內分泌科3問 陳思潔醫師 專業解答
陳思潔醫師
好心肝門診中心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專任主治醫師
好心肝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學經歷:
好心肝門診中心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專任主治醫師
好心肝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臺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總醫師。
專長:
專長: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代謝疾病,甲狀腺疾病、甲狀腺超音波及穿刺檢查。
Q:健檢報告發現血糖高,我是不是有糖尿病呢?
A:診斷糖尿病主要靠抽血跟臨床症狀,抽血可以參考的項目有空腹血漿血糖 (Fasting Plasma Glucose)、飯後血漿血糖(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及糖化血色素(HbA1c),臨床症狀常見的是容易肚子餓(吃很多)、容易口渴(喝很多),排尿變多及體重減輕。
A:診斷糖尿病主要靠抽血跟臨床症狀,抽血可以參考的項目有空腹血漿血糖 (Fasting Plasma Glucose)、飯後血漿血糖(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及糖化血色素(HbA1c),臨床症狀常見的是容易肚子餓(吃很多)、容易口渴(喝很多),排尿變多及體重減輕。
若有臨床症狀出現,加上隨機檢驗的血糖數值≧200mg/dL(只要不是空腹8小時以上驗的血,都可以視為隨機檢驗,隨機血糖可視為廣泛的飯後血糖),就可以診斷糖尿病。若沒有上述的臨床症狀,則需要以下的標準達到至少2個以上來診斷糖尿病: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糖化血色素≧ 6.5%、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其中需注意的是空腹定義為禁食8小時以上。
那麼回到我們的疑問,一般來說,健檢最常看的項目是空腹血漿血糖,有時搭配糖化血色素,若是同時符合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且糖化血色素≧6.5%,即診斷糖尿病了,建議到新陳代謝內分泌科門診追蹤。若是僅有空腹血漿血糖≧ 126 mg/dL或糖化血色素≧ 6.5%其中一項,那麼還不能因此即診斷糖尿病,此時會再重複其中一項的測定或是安排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建議到新陳代謝內分泌科門診做更詳細的評估。
Q:醫生說我是糖尿病前期,是什麼意思?之後會得糖尿病嗎?
A:前面提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事實上,「糖尿病前期」也有其定義,若是空腹血漿血糖介於100∼125 mg/dL,或是糖化血色素介於5.7∼ 6.4%,或是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介於140∼199 mg/dL,則為糖尿病前期。
A:前面提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事實上,「糖尿病前期」也有其定義,若是空腹血漿血糖介於100∼125 mg/dL,或是糖化血色素介於5.7∼ 6.4%,或是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介於140∼199 mg/dL,則為糖尿病前期。
雖然糖尿病前期的人在未來5到10年內有較高的糖尿病發生率,但也不必為此灰心,已有很多研究結果顯示,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時若開始進行生活型態的調整,達到體重減少5∼10%的效果,可預防或延緩約一半的糖尿病發生率。目前的建議是飲食及運動的介入,飲食可以減少含醣類食物的攝取,也建議減少精緻醣類或含糖飲料的攝取;運動若可以達到每天至少30分鐘(也可以每天至少3次,每次至少10分鐘),每週總共至少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體能活動,也有助於體重跟體能的改善。
而在糖尿病前期即給予藥物進行預防的部分,僅適用於某些特定的族群,例如身體質量指數(BMI)≧35 kg/m2,年齡< 60歲、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或已進行生活型態介入治療但糖化血色素(HbA1c)仍升高的患者。
總結前面的內容,糖尿病前期跟往後糖尿病的發生有相關,除了某些特定族群可以考慮藥物使用,生活型態的介入還是優先作法,飲食或運動的搭配若可以達到體重減少5∼10%的效果,則可以減少之後糖尿病發生的機會。
Q:糖尿病的控制除了吃藥外,還有什麼方法嗎?
A:在糖尿病前期時進行生活型態調整,有助於預防或延緩糖尿病,事實上就算已經診斷糖尿病,飲食跟運動的介入也有助於血糖的控制。我們可以看到在進行飲食運動管理的人身上,血糖數字改善了,有減少藥物或至少維持藥物劑量的好處,同時因為血糖控制達到目標,未來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的機會也比沒有達標的族群少,另外,有進行飲食運動管理的人,也會有較好的營養狀態、體能、心肺功能、日常活動及自我照護能力。
A:在糖尿病前期時進行生活型態調整,有助於預防或延緩糖尿病,事實上就算已經診斷糖尿病,飲食跟運動的介入也有助於血糖的控制。我們可以看到在進行飲食運動管理的人身上,血糖數字改善了,有減少藥物或至少維持藥物劑量的好處,同時因為血糖控制達到目標,未來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的機會也比沒有達標的族群少,另外,有進行飲食運動管理的人,也會有較好的營養狀態、體能、心肺功能、日常活動及自我照護能力。
由此可見,糖尿病的處理是需要從藥物及生活習慣一起著手的,建議在診斷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時,即尋求專業照護團隊的協助。完整的照護團隊應包含醫師、護理師或衛教師及營養師,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前提下,共同幫忙做生活型態的建議及血糖的管理,讓糖尿病達到穩定的控制,並預防及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總編輯的話/迎向下一個四分之一世紀
- 看新聞學保肝/600萬國人 估有脂肪肝!
- 看新聞學保肝/國內首例 B肝孕婦換肝成功 保住小生命
- 封面故事/肝癌如何「除惡務盡」?
- 特別企劃/戰勝肝病 感謝有您!廖運範院士、陳定信院士專訪
- 熱門話題/王彩樺C肝「畢業」喜極而泣 健保署預算加碼 盼C肝治療不中斷
- 醫學新知/改造T細胞受體 治療肝癌病人有望?!
- 肝病診療室/慢性B肝患者停藥抉擇, 問題一次釐清!
- 肝病診療室/保護兒童,從小遠離A、B、C肝!
- 愛肝新樂園/洗心革面顧健康
- 生活醫館/壺腹癌病例有增加趨勢 該如何治療?
- 生活醫館/超音波發現膽結石,要拿掉嗎?
- 肝爹信箱/肝爹信箱 有問必答
- 活動繽紛/肝基會25週年「感恩國人用愛消滅國病!」
- 醫療行腳/扶輪傳愛 消除C肝 政愛社領軍 台北孔廟篩檢1475位民眾
- 請問好心肝/心臟血管科5問 許寬立教授 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皮膚科5問 王莉芳醫師 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神經內科2問 廖晉緯醫師 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復健科4問 許承嵐醫師 專業解答
- 好心肝故事/小提琴家林孟穎 健檢驚見18公分血管瘤
- 支持好心肝/好心肝門診中心將擴充樓層及診間 籲請各界熱烈愛心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