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免疫細胞治癌個別化差異大 存在許多未知數

返回上一層
免疫細胞治療雖然是抗癌的新顯學,但患者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的效果,個別差異很大。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臺北醫學大學總顧問何弘能,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指出,因為細胞培養處理上不像單一藥物相對穩定,製程當中是否可能有感染或不好的化學物質跑進去?免疫細胞大量培養輸回體內後,會產生什麼結果?經常是因人而異,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對於癌症病人來說,若是癌症1~3期,建議還是先接受有較多科學證據的標準治療,如果都無效再考慮自體免疫細胞治療。
 
此次《特管辦法》的開放,除了給癌症病人一線希望,也希望藉此蒐集更多資料分析,之後就能比較清楚什麼樣的病人,接受此療法有較大的成功機會,達到所謂精準醫療。
 
對於申請執行細胞治療的單位,也要求必須符合規定,例如實驗室需認證,執行的醫療人員必須接受細胞治療、倫理、法規相關的教育學分訓練,來確保品質與安全。在費用方面也有把關,目前幾個醫學中心提出來的計劃,一個療程約在台幣200萬元上下。
 
免疫細胞治療要成功,選擇哪種免疫細胞、用在哪種癌症以及病人本身的條件都是重點。另外,實驗室每一個流程、環節也會影響效果,所以免疫細胞治療很難做臨床試驗,不像藥物的臨床試驗那麼單純清楚。
 
尤其,自病人身上抽血取出免疫細胞後,需要經過體外培養的過程,目的是將免疫細胞擴增數量,這個讓免疫細胞「壯大軍容」的方法,就牽涉到很多技術,影響了免疫細胞的品質。例如是人工培養還是靠機器自動化培養,使用哪種特定細胞激素等,每家醫院及生技業者的做法不一樣,未來也希望有所把關。
 
民眾最關心療效如何?免疫細胞治療大約一個月打1次,3至6個月為1個療程,療程或抗癌效果因人而異,且可能因為不同癌症、不同期別而有不同結果。但免疫細胞治療也可望做為手術後或化療的輔助療法,降低癌症復發或轉移的機率,如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較少單獨做為抗癌使用,而是搭配其他的治療,一起力抗癌症。
 
除了免疫細胞,醫療界對幹細胞治療的期望也很深,一旦成功,對醫療更是革命性的改變。比如心臟衰竭患者一旦面臨需換心救命,由於捐心者有限,若能透過幹細胞治療來達到如同「換零件」的效果,存活率將大增。只是全球投入幹細胞研究至今,尚未出現可應用於臨床的重大成果。
 
目前為止,不論胚胎幹細胞或萬能細胞,雖然未來看起來很光明,但研究仍在試驗階段。《特管辦法》開放使用的都是自體成體幹細胞,雖然它的分化能力不像胚胎幹細胞或萬能幹細胞那麼強,但也因此相對安全,可以避免因為控制不好反而導致癌化;另一個好處是相對便宜且容易取得,也不像使用胚胎幹細胞有倫理爭議。
 
取用哪種細胞各有利弊,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台灣的細胞治療逐漸上軌道,有朝一日能成為癌症病人的救命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