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不只脂肪肝 異位脂肪也會堆積在胰臟

返回上一層
許多人都聽過脂肪肝,但是對於脂肪胰較為陌生。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王治元,曾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表示,脂肪胰與脂肪肝形成的原因類似。人體攝取過多熱量時,會將多餘的脂肪儲藏起來;若堆積在臟器等非正常脂肪堆積處,稱為異位脂肪。肝臟是內臟器官中相對大的「倉庫」,所以異位脂肪往往先堆積在肝臟,也會以同樣的型態堆積在胰臟,導致胰臟受到脂肪浸潤。
 
胰臟有脂肪浸潤究竟會怎樣?綜合目前已知的研究來看,它與脂肪肝類似,也是一個健康的警訊指標,代表背後可能潛藏其他疾病或未來有較高的特定疾病風險。研究發現,有脂肪胰者往往也是代謝症候群的好發族群,每增加一個符合代謝症候群的因子,有脂肪胰的機會就愈高。
 
且脂肪胰形成後,可能導致胰島素敏感度有問題、阻抗性變高,胰島素分泌開始受到影響,長期下來就會影響血糖,因此脂肪胰也可說是代謝症候群更早期的表現。
 
儲存在肝臟或胰臟的異位脂肪,是以三酸甘油酯型態存在,臨床上發現脂肪胰患者幾乎都有脂肪肝,但脂肪肝患者大概僅6成有脂肪胰。
 
脂肪胰和糖尿病的關係也有強烈相關,若以糖尿病這個族群做對照,研究發現50%的脂肪胰患者有糖尿病;反過來看,已經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高達60~70%有脂肪胰。
 
香港研究發現,當脂肪浸潤於胰臟時,會傷害胰島細胞使胰島素敏感度變差,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肥胖也會增加胰島素抗性,會使胰島素分泌功能變差,當身體無法應付較高的胰島素需求量,就容易進展到糖尿病。
 
因此,若有脂肪胰,代表具有未來潛在糖尿病風險,即使現在血糖沒有異常,但隨著胰臟脂肪堆積愈多、胰島素敏感度逐漸變差,加上老化這個促進因素,到了一個年紀後,就可能影響血糖而變成糖尿病。
 
脂肪胰和脂肪肝有些部份雖然高度相關,但也有很多地方不同。台灣的研究也發現,脂肪肝的形成和後天的生活型態有很強的關聯性,比如運動、飲食、抽菸、生活習慣等,但脂肪胰和生活型態的關聯性卻不大,代表脂肪胰背後應該有非常強的遺傳因素,但與脂肪胰相關的基因仍待研究。
 
此外,會造成三酸甘油酯的糖類來源包括果糖、蔗糖與玉米糖漿,因此攝取較多含糖飲料者,勢必體內就會堆積較多三酸甘油酯,可是根據日本的研究,如果戒除糖飲,有助於改善脂肪肝,但對於脂肪胰改善幅度卻有限。
 
那麼該如何面對脂肪胰的問題?若能一開始就減少三酸甘油酯的堆積,就可避免脂肪胰的發生。已經有脂肪胰者,目前並未建議單就脂肪胰進行治療,而是建議患者檢視自己有無其他健康問題,進而加以改善。即使血糖還沒有異常,也暗示了可能是糖尿病「候選人」,尤其若本身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更必須正視脂肪胰這個早期徵象,及早開始追蹤血糖、血脂、血壓等指標,藉由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避免罹病,若真的罹病也能提早發現、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