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87期

出刊日:2019-07-15

返回上一層

肝病診療室/您是「隱藏版」B肝帶原者嗎?

撰稿/楊培銘(本會執行長、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一般來說,要知道是不是B型肝炎帶原者,需檢驗B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且持續超過6個月者就稱為有B肝帶原;然而,B肝病毒表面抗原陰性者,是不是就代表沒有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答案卻是未必,這是怎麼一回事?
抽血檢驗B肝病毒標記,通常會驗B肝表面抗原(HBsAg)及B肝表面抗體(Anti-HBs),這是一種二分法的概念,意即判斷有無B肝帶原之狀態;但沒有B肝帶原,不一定表示沒有感染過B肝病毒。
 
要進一步了解「到底有沒有感染過B肝病毒」,就要談到B肝病毒的核心抗體(Anti-HBc)。此抗體的意義在於,若呈陽性,表示B肝病毒(HBV)曾侵入這個人體內。只要曾遭B肝病毒侵入,人體就會對其核心抗原(HBcAg)產生抗體,且會在血中存在數十年。
那麼,何時需要檢驗B肝病毒核心抗體呢?
我們利用以下幾種B肝病毒標記的檢驗結果加以說明:
一、 B肝表面抗原陽性且B肝表面抗體陰性:
此結果若持續半年以上,表示是B肝帶原者,無須再檢驗B肝核心抗體。
二、 B肝表面抗原陰性且B肝表面抗體陽性
一般會解讀為曾接觸過B肝病毒,已將之排出體外,並產生對抗B肝病毒之免疫力。事實上並非完全如此,欲釐清真相,我們需再針對不同世代加以分析:
1. 1986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已全面接受B肝疫苗注射,其血中B肝表面抗體應是接受B肝疫苗注射所產生的,確實具免疫力。以後只要定期檢驗B肝表面抗體是否持續存在,若消失則可考慮追加注射B肝疫苗。這些年輕人若抽血檢驗B肝核心抗體,應呈陰性結果,這是因為B肝疫苗僅含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所製造的B肝表面抗原蛋白質,並未含有B肝病毒。
2. 1986年以前出生的世代,若從未接受過B肝疫苗注射,則其B肝表面抗體確實是接觸過B肝病毒所產生的,因此其血中B肝核心抗體當然會呈陽性,一般也無須再驗,但這群人不能因為有B肝表面抗體就掉以輕心。台灣有數百萬人抽血檢驗會呈現HBsAg (-)╱Anti-HBs (+)╱Anti-HBc (+)之結果,其中絕大多數(約95%)是感染B肝病毒後已將其排出體外且具免疫力(具免疫力的非帶原者),但是,其中約5%可能原本是B肝帶原者只是不自知。這是因為B肝帶原者經過數十年後,可能其肝內的B肝病毒活性慢慢減弱,不但其所複製出來的病毒量在血中測不到,連B肝表面抗原的數量也減少到檢測不到,甚至還產生B肝表面抗體,因而抽血檢驗結果變成HBsAg (-)╱Anti-HBs (+)╱Anti-HBc (+) (稱為隱匿的B肝帶原者,Resolved HBV carrier),這些「隱藏版」的B肝帶原者有些甚至已有肝硬化而不自知。(表一)
3. 在台灣,具有上述這樣檢驗結果者約有數百萬人,因為大多不知自己的過去狀況究竟歸屬於(表一)中兩種狀況中之何者,實在無從判斷。因此,我們會建議:為了避免罹患肝硬化或肝癌而不自知,每年應至少接受一次「肝癌健檢」,包括抽血檢驗甲種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自費價格約新台幣1,300元。
三、 B肝表面抗原陰性、B肝表面抗體陰性:
此結果會以為從未接觸過B肝病毒,此時應再加驗B肝核心抗體,以確認過去是否接觸過B肝病毒,並據以判斷是否應該注射B肝疫苗。
 
這種人抽血檢測B肝核心抗體,可能會有下列兩種結果:
1. 陰性:表示的確從未接觸過B肝病毒,應考慮接受完整的B肝疫苗注射(6個月內3劑)
2. 陽性:
a. 可能過去曾經有B肝表面抗體,但因長期未再接觸B肝病毒,其B肝表面抗體濃度慢慢下降甚至消失,此時只要再接受1至2劑B肝疫苗注射,應該會再度產生B肝表面抗體。
b. 可能過去是B肝帶原者,現在病毒複製愈來愈弱,連血中B肝表面抗原都測不到,這時候注射B肝疫苗其實是沒有幫忙的。但因不知道過去自己是否為B肝帶原者,一般可能還是會接受3劑的B肝疫苗注射,但最後大多無法產生B肝表面抗體。
 
具免疫力的非帶原者 
vs. 
隱藏版B肝帶原者
三、四十年前在台灣,很多人會在孩童時期感染B肝病毒,理論上會引發急性肝炎,但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其中約70%的人會在半年內將病毒排出體外,除了製造B肝核心抗體,也會產生對抗B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抗體,簡稱B肝表面抗體。這個抗體具免疫力,能對抗後來再侵入的B肝病毒且將之消滅,所以這些人被稱為具免疫力的非帶原者。
 
其餘30%的人則無法將B肝病毒排出體外而變成B肝病毒慢性感染者,俗稱B肝帶原者,雖然會產生B肝核心抗體,但無法製造具免疫力的B肝表面抗體。歷經數十年後,少數B肝帶原者血中B肝表面抗原可能會消失,甚至演變成表面抗體陽性者,稱為隱匿的B肝帶原者,其罹患肝癌之機率仍約為一般非B肝帶原者的3倍,因此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仍需定期、長期追蹤。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