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83期

出刊日:2018-07-15

返回上一層

「吃大便」治病納常規醫療 最快8月上路

衛生福利部於2018年6月7日預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草案,其中納入取自糞便的「微菌叢植入治療」,醫療院所依該辦法申請核准後,就可對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菌感染患者進行治療,預告評論期60天,最快8月就可上路。
 
微菌叢植入治療又稱「糞菌移植」,雖然相關報導暱稱為「吃大便」,其實並非直接將糞便吞下肚。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陳介章曾接受《好心肝》採訪指出,糞菌移植是取約50克至100克左右健康人的糞便予以過濾、精煉,然後將這個含腸道菌的糞液,透過內視鏡或灌腸的方式注入患者的腸道,讓移植的腸道菌在患者腸道生長,藉此讓患者的腸道菌相回復平衡。至於糞便的提供者多半是找健康的親屬或是管理完善的糞菌銀行。
 
目前糞菌移植最常使用在「偽膜性腸炎」的治療。偽膜性腸炎是「困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引起的疾病,患者多半身體比較差、合併多重疾病,住院中又用了很多抗生素,使得腸道菌相遭破壞,症狀可從輕微無併發症的腹瀉,嚴重的腹瀉、偽膜性大腸炎,甚至整個大腸因為發炎脹起來,出現腸阻塞、敗血症,甚至死亡。
 
至今國外已經有超過500例使用糞菌移植治療偽膜性腸炎報告,治癒率可達9成,副作用甚低,甚至可以減少復發,效果最明確。國內也有多起成功案例。
由於腸內菌和代謝相關,國外有動物實驗發現,移植瘦鼠的糞菌至胖鼠的腸道,可以改變胖鼠的代謝,治療胖鼠的肥胖,有治療代謝症候群的潛力,目前在人體的研究仍在進行中。
 
因此,未來「吃大便」的應用範圍除了偽膜性腸炎,包括發炎性腸炎、腸躁症、大腸癌,甚至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肥胖症、過敏等,由於都被發現與腸道菌相的失衡有關,可能成為可行的治療選擇。
圖說:糞菌移植將成為常規醫療項目。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