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期
出刊日:2022-07-12
返回上一層低血糖5問 黃天祥教授專業解答
好心肝門診中心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特聘主治醫師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醫學專長:內分泌學、新陳代謝醫學、內科學
Q:什麼是低血糖??什麼會有低血糖?會有什麼危險?
A:人體的運作機制會盡量讓血糖維持穩定,隨著血糖的升高,會分泌胰島素來調節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一般情形,空腹時的血糖在70 mg/dl到100 mg/dl之間,餐後上升到約140 mg/dl。低血糖多半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臨床顯著低血糖定義為血糖低於54mg/dL,血糖警戒值定義為70mg/dL。
A:人體的運作機制會盡量讓血糖維持穩定,隨著血糖的升高,會分泌胰島素來調節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一般情形,空腹時的血糖在70 mg/dl到100 mg/dl之間,餐後上升到約140 mg/dl。低血糖多半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臨床顯著低血糖定義為血糖低於54mg/dL,血糖警戒值定義為70mg/dL。
調節血糖主要靠兩種荷爾蒙 ──胰島素和升糖素,其他還包括生長激素、腎上腺素及皮質醇。除了糖尿病患者容易低血糖,也可能由多種原因所引起,其他病因包含胰島素腫瘤、自律神經失調、腎上腺機能低下症、胃繞道手術後遺症、肝腎功能不佳患者。
低血糖常是突然發生,導致患者身體不舒服,如果低血糖時間過久,嚴重者時可能造成腦部損傷、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Q:低血糖會有什麼症狀?
A:造成低血糖症狀的血糖值和症狀的嚴重程度,受許多因素影響,因人而異。
血糖一旦掉到50mg/dl以下,就會發生中樞神經症狀,例如:無法集中注意力、反應遲鈍,接著可能抽筋、暈厥、昏迷,嚴重者可能死亡。
低血糖引發交感神經反應,交感神經亢奮啟動分泌腎上腺素,產生四肢或全身發抖、焦躁不安、心跳加快、冒冷汗、臉色蒼白、視力模糊、抽筋、舌頭或嘴唇發麻等的症狀,以及強烈的饑餓感,這些都是低血糖的警告症狀,應該要快點進食了。
有些人自律神經不啟動,感覺不到心跳加快或冒冷汗,就突然昏迷;也有些人腦細胞失去功能,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行為改變、動作異常,例如講話偏離原先主題,突然講一些讓人聽不懂的話。
Q:不同程度的低血糖,應該如何處置?
當出現低血糖症狀時,即時處理很重要,如果患者意識清楚,可泡15公克方糖水讓他飲用,15分鐘後要測血糖,如果症狀沒有好轉可再吃一次,低血糖症狀改善後再補充其他食物,例如餅乾、麵包等,預防再次發生低血糖。
若病患已呈現昏迷意識不清狀態,就不能吃東西以防食物誤入氣管,要立刻就醫注射葡萄糖水,以改善低血糖的問題。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是外來的,發生低血糖時不會自行減少,而胰臟α細胞分泌的升糖素通常也不會增加分泌,很容易發生低血糖,會持續作用很久,假如病人昏迷不醒,一是直接打升糖素,一是點滴葡萄糖。
Q:要如何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糖尿病患要注意糖分的「進」跟「出」,當降血糖藥物、飲食或運動三者不平衡,就有可能導致低血糖,患者本身對低血糖的症狀要有一定的認識。
糖尿病患要注意糖分的「進」跟「出」,當降血糖藥物、飲食或運動三者不平衡,就有可能導致低血糖,患者本身對低血糖的症狀要有一定的認識。
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原因,有可能打了太多胰島素,或使用過量的口服降血糖藥。胰島素注射劑量要正確,注射後要進食;如果不小心發生低血糖,要了解原因,避免再次發生低血糖。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血糖不穩定或調整胰島素劑量時,要常常測量血糖,了解自身血糖的變化。
三餐要定時且定量,不要因為工作忙碌或刻意減肥不吃,吃得太少或吃東西時間不適當,也會導致低血糖;不要空腹去運動,運動會加速萄葡糖消耗,餅乾、麵包、水果帶在身旁適時補充,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會使肝臟和肌肉中的肝醣儲存減少,如果參加馬拉松之類的比賽更要注意補充食物。
Q:糖尿病人要如何做好血糖的管控?
A:
1. 照著BMI及血糖情形配餐,了解食物的升糖指數,遵照營養師指導。
2. 正確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遵從醫師指示的劑量及用法。
3. 糖尿病患者要了解自己身體,學習自我監測血糖並記錄,運動30分鐘需要多少糖分,要攝取多少食物。吃下什麼食物,血糖的變化如何,每個人都不一樣,營養師給的是大原則,要了解自己的狀態。如果親友邀約去吃吃到飽的餐飲,血糖勢必會升高,記得先攝取低卡的食物,再選喜歡吃的,不要一下子攝取高糖分食物,以免血糖很容易失去控制。
2. 正確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遵從醫師指示的劑量及用法。
3. 糖尿病患者要了解自己身體,學習自我監測血糖並記錄,運動30分鐘需要多少糖分,要攝取多少食物。吃下什麼食物,血糖的變化如何,每個人都不一樣,營養師給的是大原則,要了解自己的狀態。如果親友邀約去吃吃到飽的餐飲,血糖勢必會升高,記得先攝取低卡的食物,再選喜歡吃的,不要一下子攝取高糖分食物,以免血糖很容易失去控制。
每個人的低血糖症狀表現不一樣,如果發生低血糖,要記住自己的症狀,了解發生的原因,以預防再次發生低血糖,同住的家人也要了解低血糖的預防與處理。
(整理/畢翠絲)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總編輯的話:B肝的未竟之業
- 肝癌有家族性 應積極追蹤檢查
- 雲林6歲童確診引發腦炎、猛爆性肝炎 洗肝5次救回一命
- 慢性B型肝炎治療的挑戰
- 兒童嚴重不明原因 急性肝炎悄悄蔓延!
- 接種 COVID-19 疫苗後肝炎?!怎麼回事?
- 胰臟癌 不能開刀並非無路可走 精準治療展現一定療效
- 肝癌自發性破裂出血!怎麼辦?
- 大腸鏡前的清腸準備
- 愛肝新樂園: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 打嗝、嗝氣、放屁, 身體想給你什麼訊息?
- 擔心會不會得胃癌? 先篩檢幽門螺旋桿菌!
- 如何正確使用幫助排便藥物? 便秘好煩惱!
- 肝爹信箱 有問必答
- 敦化扶輪傳愛 前進桃園復興原鄉
- 傑出校友愛心回饋彰化福興鄉 保肝列車防疫不停駛
- 糖尿病與眼疾5問 許紋銘教授專業解答
- 攝護腺癌5問 余宏政教授專業解答
- 腕隧道症候群5問 許承嵐醫師專業解答
- 肝血管瘤5問 朱祐龍醫師專業解答
- 臺大林峯輝教授的罹癌體悟 再晚個一年半載,我就沒救了!
- 好心肝門診中心即將擴建11樓診間服務 亟需您的愛心「掛名」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