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106期

出刊日:2024-04-17

返回上一層

便便上有油! 脂肪便的原因?與癌症有關嗎?

撰稿╱呂佳容(好甘心診所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
 
Q1排便時發現便便浮著一層油,就是脂肪便嗎?
如果排便時發現糞便上浮現油脂、有惡臭、糞便較鬆散或是呈現偏白色時,可能就是脂肪便。
 
要進一步診斷主要是靠糞便檢查,採集糞便後送至實驗室,在顯微鏡下檢視糞便是否有過多脂肪成分。另外也可以收集72小時的糞便去做定量,分析每100克的糞便有多少克的脂肪,一般正常人每100克糞便的脂肪少於7克。不過若要進行脂肪定量,需要在控制飲食脂肪量的情況下 (一天約70到100克的脂肪) 檢測才會準確,因為施行較為困難,臨床上較少去做定量。
 
Q2為什麼油脂會隨大便排出?人體是怎麼消化油脂?
脂肪的消化與吸收需要膽酸、消化酵素及功能正常的小腸黏膜。當人體攝入油脂後,少部分的三酸甘油酯會在胃部由胃分泌的胃酯解?初步分解,而大部分食物油脂中的三酸甘油酯是經由膽酸乳化,接著被胰臟分泌的消化酵素水解成游離脂肪酸與單酸甘油酯。這些游離脂肪酸與單酸甘油酯在進入近端小腸後,在膽酸的協助下形成微膠粒,再進一步被小腸絨毛吸收,以乳糜粒的形式經由小腸淋巴管運輸進入循環系統。因此,任何影響膽酸、消化酵素或小腸絨毛的疾病,都可能讓脂肪無法被消化或吸收,進而產生脂肪便。
 
Q3產生脂肪便的原因有哪些?
脂肪便的定義是一天食入約70到100克脂肪的情況下,每100克的糞便中,脂肪超過7克。食入過多油脂會讓糞便的脂肪含量增加是必然的,若只是因此造成脂肪便,僅需調整飲食即可。
臨床上其他問題造成的脂肪便主要分為吸收不良與消化不良兩大類。吸收不良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會影響小腸吸收的疾病,像是攝入麩質造成自體免疫反應的麩質敏感性腸病、細菌感染造成的惠普爾病(Whipple’s  disease,一種罕見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手術切除部分腸道造成吸收不良的短腸症候群、小腸菌叢過度增生、小腸段腸繫膜缺血、小腸其他寄生蟲感染等疾病。若是小腸吸收不良相關的疾病,除了脂肪便,還可能出現腹瀉、脹氣、腹痛等狀況。
 
消化不良則主要是因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或是十二指腸內膽酸濃度不足造成的。當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至不到正常的5%~10%時,便有可能會出現脂肪便。可能的疾病包括慢性胰臟炎、胰管阻塞、胰臟手術後、嚴重急性胰臟炎、胰臟癌、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迴腸切除術後、小腸與大腸之間產生廔管等。若是胰臟與膽酸相關問題,除了脂肪便,還可能出現腹痛、體重減輕、黃疸等問題。
 
另外,像是胃切除術後因為胃部的胃酯解酶減少,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以及部分糖尿病病人也可能有脂肪便的狀況。
 
Q4脂肪便與大腸癌或胰臟癌有關嗎?
胰臟癌通常都是較晚期時才會出現症狀,胰臟癌可能有的症狀包括黃疸、大便顏色變白、腹痛、體重減輕、噁心反胃、疲倦等,而當胰臟癌造成胰管阻塞時,也會造成脂肪便。若是胰臟問題造成的脂肪便,要等到胰腺外分泌功能嚴重受影響,也就是只下降至不到正常的5%~10%時才會出現。
 
至於大腸癌,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脂肪便與大腸癌有關。大腸癌初期通常也無症狀,糞便潛血檢驗通常會陽性,晚期會有腹痛、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不會出現脂肪便。
 
Q5若脂肪便的頻率很高,需要就醫檢查嗎?
有脂肪便首先要排除是否攝入過多脂肪, 若非飲食因素造成,又頻繁出現,可能要進一步了解是否有潛藏疾病。建議做小腸以及胰臟的檢查,以了解是否有器質上的問題,可以考慮安排內視鏡檢查做十二指腸切片,或接受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檢查。另外也可以考慮抽血檢測「組織轉谷氨酰胺酶抗體」(tissue transglutaminase antibodies,又稱為抗乳糜瀉抗體)來了解是否有麩質敏感性腸病的問題。
 
Q6脂肪便如何治療?市面上有一些消化酵素或益生菌產品,有助於改善脂肪便嗎?
保健食品不是藥物,無法確保其療效。治療上還是要針對脂肪便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若懷疑可能是慢性胰臟炎造成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可以考慮開立胰臟酵素(處方藥)補充。而若懷疑是十二指腸內膽酸濃度不足的原因,可以考慮給予膽酸(藥物)。這兩者都可能幫助分解脂肪,可以在治療後,觀察病人的臨床症狀是否有所改善。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